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等与夏志生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一案(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导管的上部设有防火、消声网;风导管及排风管的末端设有油烟分离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通过集气箱与风导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可单层,也可多层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优弧状入风口,可同心配置,亦可偏心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向下即向锅灶污染源的油烟扩散平面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所联接的动力源可以是与上述入风口共用的风机,亦可以是另设的风机;所述的风机垂直地安装于所述风导管的侧壁或倾斜地安装于该风导管的倾斜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可环置于污染源四周的上部,亦可单壁支撑悬置于所述的污染源的上部。”
本专利说明书的技术背景部分载明:现有除油烟机的问题在于有的油烟自由扩散高度过大,油烟在其扩散空间中随意扩散,造成严重的污染;有的油烟自由扩散高度虽小,然而由于原理和技术上的不成熟,缺乏实用性。现有油烟机分为上排风式、侧排风式和下排风式,广泛存在噪音大,高功耗、低效果的缺点。发明内容部分载明: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入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因气流运动而形成的气流压力场与油烟的扩散场的叠加场中,油烟粒子沿一相对于油烟扩散平面的非降曲线进入入风口。这样油烟粒子即被所有的非降曲线的包络面屏蔽于所属筒形本体中,而与外界环境空间相隔绝。并经分离后排出,从而实现干净彻底的排出油烟污染物的目的。
针对本专利权,邦特厨具公司于2007年7月19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在专利复审委员会进行口头审理时,邦特厨具公司明确其无效理由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3、5不具备创造性,本专利权利要求6-10除引用权利要求4以外的技术方案不具备创造性。其中: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附件1不具有创造性,本专利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在附件1或2中公开,本专利权利要求3、5、10的附加技术特征在附件1中公开,本专利权利要求6、7、9的附加技术特征在附件1和4中公开,本专利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在附件2中公开。针对本专利不具有创造性的无效理由,邦特厨具公司提交了附件1和附件2。
附件1系名称为“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文本,公开日为2001年12月5日。其中公开了一种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装有该装置的排烟灶具。相关技术内容为:
1、一种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设置于烟尘污染源,其特征在于:
在烟尘污染源(1)的扩散面一侧设有平行该扩散面的有压力的流体吹出口(2),该吹出口连接压力流体源(203),在与其位置对称的另侧设有平行该扩散面的有负压的流体吸入口(3),该吸入口连接负压发生装置(303);从该吹出口(2)吹出的流体进入吸入口(3)而形成流体隔膜(4),该流体隔膜将污染源(1)烟尘扩散空间包围笼罩于从吹出口至吸入口之间的烟尘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吹出口(2)前端一次连接吹出口均压箱(201)、吹出导管(202)、内设风机/泵(203)的压出机箱(204);该吸入口(3)的后端依次连接吸入均压箱(301)、吸入导管(302)、内设风机/泵(303)的吸入机箱(3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3)与吹出口(2)的长度比为(5-9):(5-1);且吸入流量与吹出流量之比为(3-9):(1-3);该吸入口(3)及吹出口(2)为平面和/或曲面的狭缝,该狭缝宽度在1-20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吹出口(2)吹出,从吸入口(3)吸入的流体介质为空气、水、不发挥性油、化工流体介质中的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隔膜排烟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吹出机箱(204)内的吹风机/泵(203)及设置于吸入机箱(304)内的吸风机/泵(303)可以分别连接两台单独的电动机(205)、(305)的传动轴,也可以分别连接于从同一电动机两端伸出的传动轴。
6、一种装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的复合式排烟灶具,其特征在于:该灶具设有机壳(501)、燃气源、燃烧器(502),机壳内可以设有用电器(503)及放物柜(504),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为空气,其吹出口(2)为吹风口,吸入口(3)为吹风口,其吸风均压箱(301)设置于机壳上部,吸风导管(302)设置于机壳中部,吸风机箱(304)设置于机壳下部而构成下排风,在吸风均压箱(301)与吸风导管(302)之间设有油烟分离器(6),在机壳背部设有进风百叶窗(505),吸风导管(302)上有联动可控阀门(509)与生产气味的灶具相联。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