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全文
被告人方细珠犯故意伤害一案(2)
4、证人叶××的证言,证实案发当时她在陈××家对面,看见方细珠与姚××扭打在一起,吴××和翁××赶来劝架,翁××从方细珠手中夺下一把剪刀给她,她交给了陈××。
5、证人翁××的证言,证实案发当天6时多,她应邻居吴××的要求,到陈××家打了“120”急救电话。
6、证人翁××的证言,证实其妻姚××因赌钱的事与方细珠发生多次争吵。案发当天他做工回来,听说姚被方细珠打死了,后经辨认女尸确系姚××。
7、证人翁××的证言,证实其妻方细珠和姚××因赌钱的事争吵,随后几天二人只要见面即互相谩骂。案发当天他回家路上听说姚××被方细珠用剪刀刺死了。
8、证人翁××的证言,证实其母方细珠与邻居姚××关系一般。案发前二人因为赌钱发生吵架,互相骂来骂去。案发当日上午他跑完步回家,看到门口倒着姚××,方细珠坐在屋内床上,人呆呆的,愣在那里,头发很乱。期间方细珠没有打电话跟他说打架的事,也没有叫他打急救电话或报警。
9、琅岐卫生院出具的《病情记录》,证实姚××送至卫生院时经诊断已死亡。
10、现场勘查笔录、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辨认现场笔录及录像、照片,证实现场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雁升村上沃尾××号和××号门口小弄,两家房子并排相邻,其中××号为方细珠家,××号系陈××家。在××号门口台阶、过道上发现血迹并予提取。方细珠辨认了上述现场。另从陈××家灶台上提取到带血剪刀1把,刀长25厘米,刃长13厘米,柄长12厘米,为黑色铁质,手柄包有塑料;向方细珠提取沾有血迹的花色圆领上衣1件。
11、尸体法医学检验鉴定结论,证实死者姚××的左眼眶外下侧见2.5×0.8厘米创口,创缘齐、伴有表皮剥脱、创角钝、创腔内无组织间桥,深达骨质;左颈部锁骨中段上缘见3×1厘米创口,创缘齐、创口形态不规则、创缘见有皮瓣、创角一钝一锐、创腔内无组织间桥,深达胸腔,2处创口符合锐器刺伤形成。解剖见左颧骨近下眼眶处骨折,左胸腔积血1500毫升,左肺萎缩,上叶见一长1.2厘米、深2厘米的创口,左额顶部见6×8厘米皮下出血。其中左颈部锁骨中段上缘创口伤及左肺上叶为致命伤。姚系被锐器刺中左颈部并刺破左肺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12、生物物证鉴定结论,证实提取的作案工具剪刀、方细珠作案时穿的圆领上衣的布片、现场台阶、过道上的可疑斑迹系姚所留的似然比率为6.17×1022。
13、法医学活体检验分析意见,证实方细珠右前臂上段外侧皮肤检见3×4厘米椭圆形印痕,分析可由牙齿咬合形成。
14、查获经过、户籍证明,证实本案系经吴××报案后到现场方细珠家中抓获方细珠;方细珠的年龄等身份情况。
15、上诉人方细珠对持剪刀捅刺被害人姚××的前因和犯罪经过供述在案,并通过照片对被害人姚××和作案工具剪刀作了辨认确认。
以上证据来源合法,各证据间能够相互印证,可以作为本案的定案依据,本院予以确认。
关于上诉人方细珠提出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上诉理由,经查:①诉称姚××端脸盆朝她头上叩去,她用手挡时因视线被脸盆挡住无意中刺伤姚××,属于防卫过当,过失伤害一节。经查,上诉人方细珠在供述中对此节说法不一,有姚××端脸盆的水泼她和拿脸盆砸她两种说法,上诉又提出是朝她脸上叩去,说法反复且均得不到在场的证人陈××等人证言印证,依据不足不予采信。
其持剪刀捅刺被害人二刀,所致创口深达骨质、胸腔,并致眼眶骨折、左肺上叶破裂,捅刺力度大,足以表明诉称因视线被挡无意中刺伤与事实不符。其与被害人争吵继而互殴,主观上具有伤害对方身体之故意,并持刀捅刺造成被害人死亡,故诉称系防卫过当,过失伤害不能成立。②诉称证人都是案发后才到现场,对第一案发现场并不知情,且陈××、翁××、翁××等人系姚××的直系亲属,证言依法不能采信一节。经查,案发时,证人陈××、叶××均在现场,证人吴××、翁××等人确是听到陈××呼救后才来到现场,但陈××、叶××、吴××、翁××等人主要证实方细珠和姚××扭打的事实,对此方细珠本人亦供述在案予以印证。证人翁××证实吴××叫她打抢救电话,亦得到吴××证言的印证。其余证人翁××等人未在现场,主要证实方细珠与姚××争吵事实,亦与方细珠本人供述印证。其中证人陈××、翁××系姚××的直系亲属,但证人翁××与本案无利害关系。上述证人证言均经一审庭审查证属实,来源合法,与其他证据能相印证,可以作为本案的定案依据。诉称不能采信不予采纳。③诉称案发后叫其子报警,其子称别人已经报了,她就在家中等候民警来处理,并如实供述,有投案自首情节一节。经查,公安机关出具的查获经过和证人吴××证言,证实系吴××向公安机关报案。其诉称叫其子翁××报警,亦遭翁××否认,没有事实依据。其作案后虽在现场家中未逃离,但未有自动投案行为,不构成自首。诉称有自首情节不能成立。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
声明:本裁判文书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