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全文
(2012)杭萧行初字第18号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

  行政裁定书



  (2012)杭萧行初字第18号



  原告杭州市萧山区某某街道某某村某某联合社。

  法定代表人侯某某,社长。

  委托代理人喻某某。

  被告杭州市某某局。

  法定代表人谢某某,局长。

  委托代理人孙勇龙,浙江王建军律师事务所律师。

  第三人杭州某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某某,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马毅明,浙江长川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杭州市萧山区某某街道某某村某某联合社(以下简称某某村)不服被告杭州市某某局(以下简称萧山某某局)土地其他行政行为,于2012年5月30日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于同日受理后,于2012年6月5日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2年8月27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某某村委托代理人喻某某,被告萧山某某局副局长陈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孙勇龙,第三人杭州某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公司)委托代理人马毅明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某某村诉称:2004年5月19日,被告萧山某某局依据第三人某某公司提交的《土地征用协议》及土地补偿费统一收款收据就与第三人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萧土合字[2004]473号),并作出萧土征字[2004]国土第497号征用土地批准通知书。原告认为,第三人向被告提交的《土地征用协议》的甲乙双方落款均为“萧山区人民政府某某街道办事处某某村某某合作社”,是单方协议,应属无效。被告在审批过程中,将该协议作为审批依据,明显违法。原告一直未收到第三人缴纳的土地征用费和安置补助费,第三人向被告所提交的土地补偿费收款收据是其向原告骗取的,事后,第三人即向原告作废了该收据。被告未向原告核实该票据的实际情况,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综上,被告作出的被诉征用土地批准通知书的事实依据存在重大瑕疵,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因此,原告起诉要求:撤销被告作出的萧土征字[2004]国土第497号征用土地批准通知书。

  被告萧山某某局在法庭上辩称:一、被告做出的萧土征字[2004]国土第497号征用土地批准通知书程序合法。理由如下:

  2001年12月30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省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萧山区人民政府申请的萧山区2001年度折抵第十一次批次的建设用地项目,该批次的建设用地单位第31项即为杭州萧山某某厂,土地坐落于某某乡某某村(2005年5月23日,某某村与另一个村合并为某某村),土地总面积为0.1455公顷。

  2002年1月16日,某某镇某某村出具土地补偿登记表和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登记表。2002年1月21日,被告发布具体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对某某乡某某村的各项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做了具体说明,安置补偿费用合计93957元。

  2003年,出于经营发展考虑,杭州萧山某某厂歇业,新成立第三人某某公司,法人代表不变。

  2003年11月20日,杭州市规划局审核后,颁发给第三人(2003)浙规证编号0110267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位置为某某街道某某村,用地面积为2961.00平方米。

  2004年3月3日,杭州市萧山区发展计划局萧计基[2004]133号文件,通知2003年已批准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结转至2004年继续建设,附件《2003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结转项目表(某某街道)》第64项为第三人,估算总投资为500万元,建筑总面积3057平方米,项目用地为4.44亩。

  2004年,第三人提交建设用地申请表,申请用地面积0.1455公顷。同年3月24日,土管员出具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见;3月29日,土管所出具同意报批的意见,项目用地所属乡镇出具同意征地的意见。之后,预审机关出具同意该项目用地的意见。

  2004年3月29日,第三人缴纳土地补偿费93957元。2004年5月19日,被告与第三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宗地位置为某某街道某某村,宗地总面积为1455平方米,出让面积为1455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总额为246585.77元。同日,被告出具收费清单;5月20日,第三人按照前述收费清单货物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缴纳相应钱款。

  2004年9月14日,对萧土预字2001000211号第三人的建设厂房项目用地的申请,萧山区人民政府领导作出同意批示。2004年9月27日,对被告提交的关于第三人申请0.1455公顷建设用地的《建设用地项目呈报说明书》,萧山区人民政府审核后,作出同意批示。

  2004年9月2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后,被告向第三人作出萧土征字[2004]国土第497号征用土地批准通知书。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
声明:本裁判文书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