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温行终字第214号(2)
各方当事人在一审诉讼中提供的证据均随卷移送本院。上诉人林某某在二审期间提交的户口本、身份证、农业税土地产量分户清册及丘形图、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某某申请审核情况的公告,在一审期间无正当事由未提供且不属新的证据,故本院不予接纳。二审庭审中,各方当事人围绕张和立等人的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其原告主体资格是否具备、被诉登记行为的权某是否充分等问题进行了质证、辩论。综合各方意见,本院认为:1、林某某于1993年8月1日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对涉案土地包括讼争部分中堂办理土地登记,并提供了原温州市瓯海区娄桥镇××村经济合作社出具的证明,该证明内容为“林某某申请登记的土地55.9平方米,座落在娄桥镇××村,其地上建筑物系1982年建造,土地来源合法”。同日,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核认为,林某某申请的土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无权属纠纷,经瓯海区××批准向林某某颁发瓯集建(93)字第181001160号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确认坐落于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上汇村,地号33181001160,用地面积55.9平方米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为林某某。2004年8月,温州市人民政府为林某某换发土地使用权证。另查明,张和立等人系涉案中堂毗连房屋的权利人。上述事实,各方当事人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2、张和立某某主张某案中堂共有,并提供了初步证明该事实的相关证据。现瓯海区××将该中堂部分土地使用权登记在林某某名下,可能侵犯张和立某某的合法权益。因此,张和立某某与被诉登记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有权提起行政诉讼。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某某〈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该解释第四十二条规定,公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张和立等人于2011年知道被诉登记行为的内容,并于2012年7月提起本案诉讼,没有超出规定的起诉期限。瓯海区××提交的公告证明,仅能证明温州市国土资源局于2004年进行过换发证公告,尚不足以证实张和立等人在当时即已得知被诉登记行为的具体内容。瓯海区××、林某某据此主张张和立等人的起诉超过起诉期限,本院不予支持。林某某诉称张和立等人在登记颁证前的地籍调查中已经得知被诉登记行为的具体内容,本院不予采信。4、土地登记的前提必须是申请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具有合法的权某依据。瓯海区××在一××中××温州市××村经济合作社出具的证明,只是对相关事实作出说明,不能作为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依据。瓯海区××仅依据该证明书,在申请人未能提供其他合法权某依据的情况下,即将讼争土地使用权登记给林某某,缺乏事实依据。
综上,本院认为,瓯海区××作出的被诉登记行为事实不清、权某依据不足,原判予以撤销正确。上诉人林某某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林某某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本页无正文)
审判长 曾晓军
审判员 张 存
审判员 张苗苗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本件与原件核对无异
书记员 项岳云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