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全文
(2013)沪高民三(知)终字第31号 (2)
  涉案实用新型专利“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成型模具”(专利号:200520040866.1)于2005年4月15日申请,2006年4月26日授权公告。发明人为黄争鸣,专利权人为同济大学。权利要求书记载:1、一种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由分段的上下模腔、柔性芯与加热装置构成,其中加热装置设置在柔性芯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段模腔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凸台,其上开设有若干螺孔,便于将各个模腔段的首尾以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芯外部为弹性密封袋、内部为液体或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内部包裹有电阻丝的导热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为进出口贯通、内部流导高温液体或气体的导热件。根据说明书记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成型模具,能够比较方便地在待建风电场的现场一次成型制备大型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分段的上下模腔、柔性芯与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装置设置在柔性芯的内部。每一段模腔(上模腔和下模腔)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凸台,该凸台可以与模腔整体铸造成型,也可以与模腔牢固焊接成一体。每个凸台都开设有若干螺孔,便于用螺栓将分段的模腔逐段首尾连接成一个整体。柔性芯由弹性材料密封袋内注入液体或气体构成。加热装置可以是内部包裹有加热电阻丝的导热件如金属件,也可以是进、出口贯通的管状或空心片状导热材料构件,内部循环流导高温液体或气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耗少、现场拼接容易,为大型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高品质、低成本一次成型制造提供了设备保障。
  2010年12月28日,董国华因与黄争鸣就涉案专利发明人署名权纠纷诉至原审法院。董国华诉称:原告系同济大学航力院的高级实验师,从事复合材料工艺技术及风机叶片研究20余年。原告曾于2004年参与军工项目《Φ5米立式风洞阻尼器调节片设计、加工合同》,其中“调节片”项目采用了创新成型工艺技术──中空结构件低压注射(RTM)闭模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其关键技术内容是柔性芯模,属国内首创。2004年10月左右,黄争鸣提议原告共同研究复合材料风力发电机叶片,原告遂建议用其军工项目中关于调节片的工艺技术研究,并将调节片的详细工艺技术和方法介绍给黄争鸣,还讲解了在制作柔性芯模中所遇到的问题。2007年2月底,原告发现黄争鸣未经原告的同意,在2005年4月单方面就调节片生产工艺申请了涉案专利。原告就此事与被告黄争鸣多次沟通无果,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1.确认原告是实用新型专利“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成型模具”(专利号:200520040866.1)的发明人;2.确认被告黄争鸣不是上述专利的发明人;3.被告同济大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办理上述专利发明人的变更手续。
  2011年5月4日原审法院第一次庭审时,袁国青出庭作证,证明阻尼器调节片的实施方案包括结构、工艺,其负责结构方面的设计,董国华负责工艺方案的设计,主要贡献以董国华为主。2005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其将叶片生产工艺与黄争鸣有过沟通。申请报告初稿由黄争鸣撰写,让其修改过,初稿内容包括了2004年军工项目的内容。就实用新型专利而言,做调节片时没有用到分段的上下模腔和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的柔性芯。袁国青还当庭表示愿意放弃其对相关技术贡献所可能享有的权利。证人陈良康亦出庭作证,证明2004年军工项目成员有袁国青、董国华及其本人。项目中有调节片的工艺,该工艺由董国华为主设计。就实用新型专利而言,做调节片时上下模腔根据需要设计,调节片内没有加热柔性芯装置。
  2011年6月20日,上海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科技中心)接受原审法院的委托,对部队于2010年7月20日出具的《立式风洞阻尼器复合材料调节片工艺实施方案》与实用新型专利“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成型模具”(专利:200520040866.1)中的技术内容进行了比对,比对内容为:第一,两个技术方案是否相同,相同部分有哪些,不同部分有哪些。第二,如果有相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是否是涉案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实质内容。
  2012年2月27日,科技中心出具沪科技咨询服务中心(2011)鉴字第16-2号技术鉴定报告书,鉴定结论为:1.部队于2010年7月20日出具的《立式风洞阻尼器复合材料调节片工艺实施方案》与实用新型专利“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成型模具”(专利号:200520040866.1)中下列技术方案内容相同:采用上下模合起来形成模腔的技术;采用在柔性芯(橡胶带)内充入气体或液体对产品加压的技术。2.部队于2010年7月20日出具的《立式风洞阻尼器复合材料调节片工艺实施方案》与实用新型专利“复合材料风力机叶片的成型模具”(专利号:200520040866.1)中下列技术方案内容不相同:采用的制作技术不同:实施方案采用整体式模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520040866.1)采用分段式模具;采用的加热方式不同:实施方案采用将加热装置预埋在模具中;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520040866.1)采用将加热装置放在柔性芯袋中。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  

===================================================
声明:本裁判文书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