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杨行初字第67号 (2)
经质证,对第一组证据,原告认为有异议,认为该组证据均系违法,拆迁许可本身违法。
对第二组中的证据九有异议,该报告中未确定原告房屋的性质、来源及年代,估价明显低于同类地区的市场价,专职估价师应为两名,实际只有一名,且该评估报告上的章也是模糊不清的,另该报告超过了时效。对该组其他证据无异议。
对第三组中的证据十五有异议,认为没有原告的签字。对该组其他证据无异议。
对第四组证据的质证意见同第一组证据的质证意见,认为在拆迁许可违法的前提下,被告整个裁决过程均系违法。另对于证据二十三有异议,被告在没有做出明确回答的前提下就作出了裁决。
第三人某中心A、某中心B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均无异议。
审理中,原告提供以下事实证据。
证据一、1951年颁发的杨字第00236号上海市土地所有权状。证明被拆除房屋所在土地是原告祖传土地,且一直合法纳税。
证据二、1981年私人房屋翻建申请单。证明翻建时房屋所在的土地也有合法的使用权。
证据三、公证书。证明公证文书上记载了被拆除房屋系原告的祖传房屋。
证据四、地租专用收据。证明原告一直缴纳相关的地租税收,并缴纳了拨地订桩费和土地证工本费。
证据五、房屋平面图。证明原告所拥有的房屋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和居住面积且合法有效。
经质证,被告对证据1的真实性无异议,原告户在1950年合法拥有土地所有权,但是1982年宪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故从1982年起城市土地没有私人所有的概念。对证据2的真实性无异议,恰能证明原告父亲向有关部门申请翻建房屋,审批同意一层的建筑面积33.60平方米(宽4米,深8.40米),当时允许翻建两层,总计建筑面积为67.2平方米;与被告裁决所依据的产权证上的面积比较接近。对证据3的真实性无异议,该文书属于申明文书,不是确权公证。对证据4无异议。对证据5有异议,这三页的面积都是不一致的,无法反映原告房屋的真实面积。
第三人某中心A、某中心B同意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的质证意见。
审理中,第三人某中心A、某中心B未提供事实证据。
针对原告、被告、第三人的质证意见,本院对事实证据作如下确认:原告提供的证据来源及形式合法,但不能证明系争房屋的面积等事实,本院不予采纳。被告提供的事实证据,能客观地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来源及形式合法,本院确认其证据效力。
审理中,被告提供以下法律依据:国务院第305号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第111号令《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二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六条以及《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应安置人口认定办法》第六条。
经质证原告认为有异议,被告裁决违法,其适用的法律亦违法。第三人某中心A、某中心B对法律依据均无异议。
审理中,被告提供以下执法程序依据:2012年8月16日,因原告与第三人协商不成,第三人向被告提交了房屋拆迁裁决申请书,被告经审核于2012年8月16日予以受理,同日制作了受理通知书及调查调解通知,向第三人送达了受理通知书,向原告送达了房屋裁决申请书副本和调查调解通知。2012年8月21日,被告进行了调查调解,在调查调解中,原告提出对被拆房屋的评估报告有异议,被告按照相关规定,向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并同时向原告送达了中止裁决审理的通知,在专家上门查勘时,原告提出要先确定其房屋土地的性质再谈鉴定,致使查勘工作无法进行,专家委员会据此作出了终止鉴定的通知。之后,被告恢复裁决审理,由于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协调不成,被告于2012年9月20日作出了系争的裁决,并于9月24日将裁决书送达了原告户和拆迁人。审理中,被告提供以下证据:裁决申请书、受理通知书、调查调解通知、调查记录两份、中止审理通知、申请鉴定的一组材料、恢复审理通知、送达回证。
经质证,原告、第三人对执法程序均无异议。
根据以上有效证据及庭审质证,本院确认以下事实:经被告杨房管拆许字(2010)第13号《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准,自2010年11月19日起,由第三人委托的拆迁单位某拆迁公司,对包括原告所住房屋在内的杨浦区152街坊A块基地实施拆迁,建设项目为土地储备。该基地是实行旧区改造事前征询制度的基地。由于该基地的被拆迁居民在规定的签约期限内签约比例达到了规定要求,故已开始拆迁工作。根据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杨府发[2006]28号文规定,该地块属四类B级地段,最低补偿单价为人民币6,800.00元/平方米,价格补贴系数为25%。被拆迁居民的房屋调换地点为本市宝山区罗南二村、浦东新区牌楼西路xx弄等处。本市爱国路翁家宅xx号属未出租私有居住房屋,房屋类型为旧里,房屋权利人为王某A。上海市房地产权证记载该房屋的建筑面积为71.34平方米。经上海某房地产估价公司评估(估价时点为2010年11月19日),该房房地产市场单价为人民币17,382.00元/平方米。拆迁公告公布之日,该房屋内有常住户口3人,即王某A、子王某B、前妻陶某。王某A和陶某于2003年2月登记离婚。第三人公示认定该户的应安置人口亦为上述3人 。按规定原告户应得的货币补偿金额为人民币1,254,299.88元。在房屋拆迁协商过程中,拆迁双方未能达成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据此,第三人提供本市浦东新区新场镇牌楼西路xx弄x号xx室和x号xx室建筑面积分别为95.95平方米和96.81平方米的两套产权房,申请以价值标准房屋调换方式补偿安置原告。经上海某房地产估价公司评估(估价时点为2010年11月19日),上述房屋房地产市场单价分别为人民币7,820.00元/平方米和人民币7,670.00元/平方米,市场总价为人民币1,492,861.70元。但原告对被拆房屋的评估单价有异议,根据拆迁有关规定被告中止该案审理,并向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房地产估价专家委员会提出申请,对被拆迁房屋评估单价进行鉴定。2012年8月31日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房地产估价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及工作人员在被告工作人员及定海路街道爱东居委干部陪同下到被拆迁房屋进行估价鉴定,但原告不予配合,致使专家组无法入户开展现场查勘工作。2012年9月11日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房地产估价专家委员会为此通知被告,终止对该房屋拆迁估价进行鉴定。被告于同日恢复对本案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原告认为本次拆迁许可证不合法并要确认爱国路翁家宅xx号为宅基地房屋后再谈,且不接受调解,致使调解无法进行。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