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全文
(2012)市行初字第39号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决  书



(2012)市行初字第39号



原告刘xx,男,1xx2年x月xx日出生,汉族,无业,住济南市xx区xx路xx号院x号楼x单元xx室。

被告济南市xx事业局,住所地济南市xx路xx号。

法定代表人郑xx,局长。

委托代理人李xx,该单位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邵xx,济南市xx和xx局政策法规处工作人员。

原告刘xx要求被告履行退休审批的法定职责,于2012年11月19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同日受理后,依法向被告济南市xx事业局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于2012年12月13日、12月24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刘xx,被告济南市xx事业局的委托代理人李xx、邵xx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刘xx诉称:原告1970年12月参加工作,自1994年12月开始按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至2012年5月28日已满60周岁,交费年限到2012年5月底,累计15年零1个月。原告原单位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注:有原单位书面证明)。按规定原告符合办理退休手续的法定条件,但2012年5月原告到被告处办理退休手续时,被告以原告曾因刑事犯罪而判刑为由,拒绝为原告办理,因此双方发生纠纷。特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决被告按照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企业养老管理办法为原告办理退休审批手续。

原告向本院提供了以下证据和依据:

1、济南市xx所证明,内容为:原告1980年因企业撤并调入该单位制氧车间。1997年至2000年办理停薪留职。2000年7月因刑事犯罪被单位开除。该单位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自1994年12月按照事业单位标准缴纳职工养老保险;

2、山东省xx费专用收款票据,注明:原告经济类别为个体工商户;

3、2003年10月30日济南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转移单,注明:原告缴纳养老金时间自94年12月至01年7月,累计80月;

4、2012年5月22日济南市xx事业局对xx办事处的《<对个体缴费人员刘xx缴费年限认定的请示>的答复意见》,主要内容:根据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人函[1xxx]1xx号)和内务部《关于工作人员受过开除、刑事或者xx教养处分的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xx]内人福字第7xx号)文件规定,刘xx2000年6月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不计算为连续工龄;

5、2003年9月1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xx)济刑执字第2xx4号刑事裁定书,主要内容:对刘xx予以假释(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至2005年7月8日止);

6、原告向被告有关部门关于其养老保险及退休问题的书函;

7、济南市xx所2012年12月5日情况说明,证明原告2001年1月8日因刑事犯罪被判刑,该单位2001年7月得知判决书内容,并作出开除原告的决定。因工作人员笔误,开除决定执行日期和落款日期误写为2000年7月9日,应为2001年7月9日;

8、济南市xx厂2005年12月27日致济南市xx局信函,原告欲证明1981年至2005年原告单位名称是济南市xx厂;

9、山东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鲁政发[1995]98号),原告提出与本案相关的规定为:在职工由于各种原因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期间,其个人账户应予以保留。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10、山东省xx厅《关于贯彻省政府鲁政发[1997]109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鲁劳发[19xx]1xx号),原告提出与本案相关的规定为:职工被判有期徒刑或者xx教养的,服刑或劳教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但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并照常计息;服刑或劳教之前的实际缴费年限予以承认。服刑或劳教期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缓办退休手续,待服刑或劳教期满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并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被判有期徒刑缓刑期间,个人账户的处理和缴费年限的计算可与其他职工相同;

11、《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的规定;

12、《中华人民共和国xx法》的规定及有关解读;

13、《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9号)的规定;

14、《关于对刑满释放或者解除xx教养人员能否享受失业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0]108号)的规定;

15、xx和xx部办公厅《关于对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条件人员原有缴费时间的处理意见》(劳社厅发[2004]11号)的规定;

16、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的规定;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
声明:本裁判文书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