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全文
(2013)金行初字第27号
原告上海某服饰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市某人保局。
  第三人郑某。
  原告上海某服饰有限公司不服被告上海市某人保局作出的金人社认结(2013)字第0667号工伤认定具体行政行为,于2013年10月25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经原告补正立案材料,本院于同年11月6日立案受理并组成合议庭。同月11日,本院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等诉讼文书。同月20日,本院收到了被告提交的答辩状及相应的证据材料。2013年12月9日、12月20日,本院先后二次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委托代理人楼某,被告委托代理人吕某,第三人郑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程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于2013年5月28日作出金人社认结(2013)字第0667号工伤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查实原告职工郑某于2012年5月24日6点55分许,骑电瓶车前往原告单位上班,途经立跃路三鲁公路路口时发生交通事故致伤,遂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之规定,作出认定为工伤的结论。
  原告诉称,原告单位上班时间为上午8点,单位大门向员工开放的时间为上午7点50分。根据百度地图查询结果显示,从第三人发生车祸的地点到原告单位,路程仅4.7公里,驾车所需时间仅需8分钟,而第三人发生车祸的时间为上午6点55分,即便考虑其驾驶电动车速度可能慢一些,但花15分钟也应该到达原告单位。因此,如果第三人当天不发生车祸,正常到达单位的时间为上午7点10分,其提早40分钟到单位等待开门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原告认为第三人当天并非去上班,其所受伤害不应当被认定为工伤,故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金人社认结(2013)字第0667号工伤认定具体行政行为。
  原告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供了以下证据:1、金人社认结(2013)字第0667号工伤认定书,证明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2、沪人社复决字(2013)第117号行政复议决定书及送达信封,证明复议机关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原告收到复议决定的时间;3、百度路线查询页面,证明从第三人发生车祸的地点到单位仅有约15分钟的路程,第三人当日并非去上班。
  被告辩称,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执法主体适格,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恰当,请求法院维持被诉工伤认定具体行政行为。
  被告为证明其主张,向本院提供了如下证据和依据:
  一、职权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证明被告具有工伤认定职权和主体资格。
  二、执法程序证据及依据:
  执法程序证据:
  1、工伤认定申请表,证明第三人于2013年4月2日向被告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受理通知书及送达回证,证明被告于2013年4月13日受理此案,并将受理通知书送达了第三人。
  3、工伤认定限期举证通知书及送达回证,证明被告通知原告进行举证。
  4、工伤认定处理报批表、认定工伤决定书及送达回证,证明被告经过内部审批作出了认定工伤决定并将该决定送达了第三人与原告。
  执法程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证明被告于法定时限内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程序合法。
  三、事实认定证据:
  1、第三人身份证,证明第三人身份情况。
  2、原告档案机读材料,证明原告主体资格。
  3、劳动合同,证明原告与第三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4、居住地证明,证明第三人在沪的居住地址。
  5、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明2012年5月24日,第三人发生交通事故且不承担责任。
  6、路线图,证明交通事故发生在第三人上班的合理路线上。
  7、工伤事故证人证言,证明第三人同事铙某目击了车祸发生经过。
  8、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出院小结,证明第三人受伤情况。
  9、工伤认定调查记录,证明第三人自述受伤情况及单位上下班制度等信息。
  10、原告提交给被告的证明、协议及劳动合同,证明原告向被告举证的情况。
  四、法律适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证明被告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依据,适用法律正确。
  第三人述称,其确系去原告公司上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致伤,被告所作的工伤认定结论正确,请求法院维持。
  第三人未向本院提供证据。
  因第三人答辩材料中提及(2013)金民三(民)初字第2185号民事判决书,本院依法调取了该判决书及其送达材料,该判决书确认原告与第三人所签订的劳动合同的第一条第一款“本合同有效期限为1年,自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止,其中试用期为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止”无效。
  经庭审质证,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如下:对证据1、2无异议,对证据3,认为路线图里的时间没有衡量标准,对时间不予确认。第三人对原告提供证据的质证意见同被告。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发表质证意见如下:对职权依据、执法程序依据、执法程序证据2、3、4、事实认定证据1、2、3、4、5、6、8、10无异议;对执法程序证据1、事实认定证据9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第三人当时并非去上班,对上述两份证据中涉及去单位上班的内容有异议;对事实认定证据7的真实性有异议;对法律适用依据有异议。第三人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及依据均无异议。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
声明:本裁判文书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