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全文
(2013)沪高民三(知)终字第143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赵庆港,男。
  上诉人(原审被告)徐效奇,男。
  两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笃为,上海市申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两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沈凯媛,上海市申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连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闵行区七莘路1366号第5幢102室。
  法定代表人连韬志,执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彭春桃,上海市捷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饶琳,上海市捷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赵庆港、徐效奇因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3)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2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1月1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赵庆港、徐效奇及两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张笃为、沈凯媛,被上诉人上海连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能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彭春桃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
  一、关于系争专利申请的事实
  2012年6月25日,徐效奇、赵庆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名称为“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的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09579.3,专利申请文本中记载发明人为赵庆港。该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1、一种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包括悬浮刮板、支架、反应釜筒体、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体内通过固定在转轴上的轴套和支架连接悬浮刮板,当转轴转动时,悬浮刮板紧贴反应釜筒体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刮板上面开有三条用于导向定位的斜槽,斜槽的斜度为15-6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刮板一端为60度斜?,用于刮削壁筒碳粉层,另一端为R半圆形,用于自动摊薄浆料成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体下面的筒底内壁上通过固定支架连接滑动刮板,筒底下面设有出碳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体内,悬浮刮板上面置有环形分流罩,下端支架上置有分流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筒体及筒底夹层中装有高频加热线圈,中间包裹一层隔热保温材料,反应釜筒体直径为200-2,000毫米,高度为100-2,000毫米,筒底部为锥形,其锥角度为0-60度。”
  同日,徐效奇、赵庆港就同样的发明创造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于2013年1月2日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201220297932.3。此外,徐效奇、赵庆港于同日还申请了名称为“采用高频加热、油化成膜的瞬时裂解反应装置”、“弹性丝网成膜装置”、“四连杆瞬时成膜装置”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对上述专利(专利申请)连能公司均另案提起诉讼。
  其中,名称为“采用高频加热、油化成膜的瞬时裂解反应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2、5分别表述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高频加热、油化成膜的瞬时裂解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加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筒体及筒底,高频加热线圈,刮削摊薄机构,反应釜筒体及筒底夹层中装有高频加热线圈,中间包裹一层隔热保温材料,反应釜筒体直径为200-2,000毫米,高度为100-2,000毫米,筒底部角度为0-60度,反应釜筒体内装有刮削摊薄机构,刮削摊薄机构上装有环形分流盘和分流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高频加热、油化成膜的瞬时裂解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削摊薄机构为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机构或弹性丝网刮板机构或四连杆刮板机构。”该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2为高频加热反应釜结构示意图,与涉案“自动补偿悬浮刮板成膜装置”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1相同。
  二、赵庆港在连能公司工作的事实
  赵庆港于2010年6月中旬至2012年5月底在连能公司工作。在此期间,连能公司成立“X88项目组”开展废塑料变油成套装置的研究开发。
  赵庆港于2010年6月8日至2011年6月17日手写记录的“X88项目试验大事记”记载:2010年6月8日回联能公司开始调研;6月14日开始反应釜、冷凝器、催化剂罐、储油罐四大件设计及设计参数选定(裴老师、童老师一起参与);7月12日无锡永进订货四大件(反应釜、冷凝器、催化剂罐、储油罐);[设计阶段]7月26日设计主轴、联轴器等;7月27日设计三轴滚筒结构等;8月10日(X88项目会议纪要)连总主持会议,成立项目组,连鑫任组长,连韬志等任副组长,赵庆港任助理。外部智脑部:裴仁清等,下设研发部、工程部、规划部三部门,赵庆港负责研发部,下设李晓宁等,负责设计图纸、采购元器件。陆根华负责工程部,下设朱良、李晓宁,负责生产实施、采购等。徐顺龙负责规划部,负责申请专利,采购加热元件,环保测评。任务:(1)验证原理(是否设计合理);(2)塑变油最佳温度;……(5)设计任务书(节点、目标要求);(6)完善专利申请;(7)通过环保测试。8月6日-31日设计图纸修改、焊接管道、安装冷凝器、储油罐、催化剂罐等。8月2日设计任务书定稿。9月1日-3日修改设计水路、油路、气路工作原理图,设计总图布置。[装配阶段]9月6日-23日焊接反应釜、框架、法兰、管道、注塑机等。[试验阶段]11月11日再次焊接加热棒等;11月23日再次采购一批电热棒;11月29日编写X88操作手册(调试手册)。[小样试验]2月22日50克塑料进行玻璃仪器裂解;2月24日水玻璃密封,去除导电现象重新密封,试下来还是导电不绝缘。[小结阶段]3月24日-3月31日召开小结讨论会,对电热棒加热绝缘密封问题提出异议,从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财务查总费用人民币407,876.20元。4月22日-27日拆去电加热棒改为电热丝加碳化硅板加热,进行安装。[试验成功阶段]6月3日全部到场,进行开炉试验。6月7日、8日再次试验。6月16日、17日再次试验,出油、出气、出碳粉,集中讨论总结优缺点,写出试验总结。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声明:本裁判文书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法律图书馆>>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