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浦民一(民)初字第37617号
原告胡某某,男,1939年9月2日生,汉族,户籍地上海市黄浦区,现住上海市浦东新区。
法定代理人胡某某(系原告胡某某儿子),住上海市浦东新区。
委托代理人钱东生,上海市张继萍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张爱红,上海市张继萍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上某某,住所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法定代表人刘中民,院长。
委托代理人徐某某,男。
委托代理人黄惠民,上海君康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胡某某与被告上某某(以下至判决主文前简称东方某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10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于2016年6月2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胡某某的法定代理人胡某某及委托代理人钱东生、张爱红,被告东方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徐某某、黄惠民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胡某某诉称,2013年7月31日下午,原告因不能站立、摔倒,由家属送至被告处神经内科急诊。经CT检查后诊断为双侧基底节区腔梗、老年脑改变。急诊留观时发现原告每分钟心跳40多次,经被告心内科医生会诊后,医生建议转至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家属提出原告目光呆滞、口眼歪斜,脑梗症状明显,应抓紧治疗,心内科医生告知其会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次日早晨原告家属再次告知医生原告存在脑梗症状,再次申请神经内科医生予以会诊。但医生建议为原告安装心脏起搏器,并要求原告家属签署相关协议。8月5日,原告瘫痪手脚不能动弹,经CT检查为脑梗塞,但医生仍建议原告安装心脏起搏器,家属认为还是应该先治疗脑梗然后再安装心脏起搏器。于是医生便同意开始为原告治疗脑梗,但仅治疗一周被告即要求原告出院。原告因脑梗症状而住院,被告的神经内科一开始也是进行抗脑梗的治疗,但转入心内科后,被告就仅考虑心脏起搏器手术,置原告脑梗症状于不顾,最终导致原告瘫痪的严重后果。被告的医疗过错行为,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现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全额赔偿原告医疗费人民币20,228.72元、交通费605元、住院伙食补助费21,150元、护理费51,955元、律师费14,000元、残疾辅助器具费500元、残疾赔偿金105,924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鉴定费5,800元、营养费7,200元、医疗用品费350.93元、复印费149元,总计247,862.65元。同时原告保留就后续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费用起诉的权利。
被告东方某某辩称,对原告的合理损失同意按照10%的责任比例予以赔付。原告主张的医疗费中,东方某某的住院费发票包含了1,000元的伙食费,系重复主张,应予扣除。上海市浦东某某(以下简称公某某)的诊疗情况与本案无关,因原告就诊的科室系泌尿外科。上海市浦东新区肺某某(以下简称肺某某)的诊疗情况也与本案无关,因原告在东方某某的出院诊断是脑梗后遗症,而脑梗后遗症并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仅需康复锻炼。对原告主张的残疾赔偿金105,924元、营养费7,200元、医疗用品费350.93元、复印费149元的数额予以认可。交通费认可出租车费发票。住院伙食补助费认可每天20元,认可在东方某某住院40.5天的费用,对肺某某发生的住院伙食补助费不认可。护理费应按鉴定意见计算,认可每天4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同意原告的计算标准。残疾辅助器具费不认可。被告赔偿的费用应按照责任比例10%承担。
经审理查明,2013年7月31日原告因头晕伴肢体乏力至被告处神经科急诊。急诊病历记载:原告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急查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腔梗,老年脑改变。心电图显示:房颤(慢室率),心率40次/分,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ST-T异常。被告心内科医生会诊后,建议原告入院治疗。
当晚原告因“间断胸闷10年,阵发性心悸3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周”入住被告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病案记载:既往有糖尿病史15年,高血压病史30余年。入院查体:神清、反应迟钝,对答切题,血压183/66mmHg,右眼内收位(先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颈静脉充盈明显,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40次/分,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无压痛;四肢肌力V级,双侧Babinski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下肢中度水肿。入院后诊断“①冠心病,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NYHA);②2型糖尿病;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④腔隙性脑梗塞”。予以抗心律失常、扩冠、降压、调脂、利尿等治疗,考虑行起搏器植入术,暂不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8月1日下午患者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为白痰。查血常规见白细胞升高,考虑肺部感染,故暂时取消起搏器植入术,予以抗感染治疗。8月3日晨原告发热,偶有咳嗽、咳痰。查体血压16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四肢肌力V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下肢不肿。考虑患者入院后血压持续偏高,予以换用拜新同降压。8月5日晨发现原告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查体右侧肢体肌力V级,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考虑脑梗塞不能排除。急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胼胝体膝部脑梗塞,两侧侧脑室旁腔梗,老年脑”。被告神经内科急会诊后建议予以速碧林抗凝、丹参多酚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案。8月6日因原告血糖控制不佳,由内分泌科会诊,采用饮食控制,达美康、拜糖平等药物并予以检测血糖。8月8日床旁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稍模糊;主动脉硬化,心影饱满。8月15日胸部CT平扫显示:两肺散在少许炎症;右侧胸壁小结节影,考虑慢性炎性改变;两肺胸膜稍增厚。主动脉硬化。8月19日行头颅MRI检查显示:右侧额叶、胼胝体急性梗塞灶;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区多发腔梗,较陈旧;老年脑,轻度脑白质变性。9月9日检查原告:神清、反应迟钝,左侧中枢性面瘫,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律不齐,未及明显杂音,双下肢不肿,右侧肢体肌力V级,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性阴性。经治疗至2013年9月原告出院。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