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沪0118刑初169号
公诉机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刘某某(曾用名刘某2),男,1974年11月12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小学文化程度,系务工人员,户籍所在地河南省淮滨县。2015年8月因犯诈骗罪被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2017年1月因犯诈骗罪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2021年10月23日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被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刑事拘留,同年11月26日被依法逮捕。现羁押于上海市青浦区看守所。
被告人熊某某,女,1983年3月16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初中文化程度,系务工人员,户籍所在地四川省万源市。2021年10月22日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被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羁押,同年10月2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26日经被依法逮捕。现羁押于上海市青浦区看守所。
辩护人杨志友,上海伟创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人严某某,女,1972年10月8日出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XX,小学文化程度,系务工人员,户籍所在地四川省三台县,暂住上海市青浦区。2021年10月22日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被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羁押,同年10月23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17日被取保候审。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沪青检刑诉[2022]139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刘某某、熊某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告人严某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于2022年2月24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因疫情防控原因,本案中止审理,后恢复审理。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金志军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刘某某,被告人熊某某及其辩护人杨志友、被告人严某某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21年9月23日至2021年10月12日,被告人刘某某在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情况下,仍伙同被告人熊某某及李某4(另案处理)等人在安徽省怀远县某宾馆等地利用“跑分”的方式帮助他人转移赃款,即先由被告人刘某某上传参与“跑分”人员的身份证及银行卡照片至名为“飞机”的软件并利用该软件与他人沟通,后由被告人熊某某将自己及一同参与跑分人员持有的多张银行卡绑定手机微信、支付宝账户用以接收赃款后以扫描二维码转账的方式将赃款转移到他人指定的账户内。经查证,至案发,被告人熊某某使用其个人持有的尾号为3049的邮政储蓄银行借记卡、尾号为9199的工商银行借记卡、尾号为6078的建设银行借记卡、尾号为4845的招商银行借记卡、尾号为4678的农业银行借记卡、尾号为1025的平安银行借记卡共计6张银行卡先后多次转移受害人李某1等人被骗钱款合计人民币208,136元至他人指定的账户内。
同年9月底,被告人熊某某在被告人刘某某的指使下发展了提供银行卡的下线人员被告人严某某及崔某2(另行处理),该二人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情况下,仍办理并在上海市青浦区等地向被告人熊某某、刘某某出售银行卡并提供手机及支付宝、微信密码,后由被告人刘某某、熊某某仍以上述“跑分”的方式转移他人赃款。经查证,至案发,被告人严某某提供的尾号为6356的中国银行借记卡、尾号为0026的邮政储蓄银行借记卡、尾号为7657的光大银行借记卡、尾号为9131的工商银行借记卡、尾号为8112的建设银行借记卡、尾号为4861的招商银行借记卡、尾号为9375的上海农商银行借记卡共计7张银行卡先后多次转移受害人郑某等人被骗钱款合计人民币164,642.8元,崔某2提供的尾号为6388的交通银行借记卡、尾号为2217的工商银行借记卡、尾号为8334的邮政储蓄银行借记卡、尾号为0350的上海农商银行借记卡共计4张银行卡先后多次转移受害人朱某等人被骗钱款合计人民币108,000元。
另查明,被告人刘某某、严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被告人熊某某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
审理中,被告人熊某某退出违法所得人民币7,000元,被告人严某某退出违法所得人民币2,000元。
上述事实,被告人刘某某、被告人熊某某及其辩护人、被告人严某某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且有被告人刘某某、熊某某、严某某的供述笔录及辨认笔录;证人陈某1、洪某、李某1、刘某1、彭某、任某、王某1、李某2、李某3、崔某1、陈某2、郑某、陈某3、肖某、魏某、吴某1、吴某2、吴某3、周某、刘某2、陆某、王某2、朱某、吴某4、覃某、郭某1、郭某2、许某、李某4、赵某、崔某2的证言及辨认笔录,上海市公安局立案决定书、受案登记表,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协助查询财产通知单及涉案银行卡账户信息及交易明细,接受证据清单、微信交易明细、支付宝交易明细,上海市公安局搜查证、扣押决定书、扣押清单、搜查笔录、扣押物品照片、扣押笔录、司法鉴定意见书,案发及抓获经过,人口信息,公安业务档案卡片信息、刑事判决书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