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11)
<P style="TEXT-INDENT: 32pt; MARGIN: 0cm 0cm 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 16pt;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五)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 FONT-SIZE: 16pt; mso-bidi-font-family: 仿宋">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建设<SPAN lang=EN-US>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三大平台,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为乡村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乡村法律顾问工作,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工作保障,为农村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处理涉法事务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强涉农法律援助工作,逐步将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鼓励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主动向农村延伸。<SPAN lang=EN-US><o:p></o:p></P>
<P style="TEXT-INDENT: 32pt; MARGIN: 0cm 0cm 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 16pt;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六)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 FONT-SIZE: 16pt; mso-bidi-font-family: 仿宋">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发展乡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力量,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搭建“综合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体系,推进乡村“雪亮工程”,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建设。开展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教育监督和服务管理。加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心理咨询室,建立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机制。推进“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夯实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基层基础。<SPAN lang=EN-US><o:p></o:p></P>
<P style="TEXT-INDENT: 32pt; MARGIN: 0cm 0cm 0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FONT-SIZE: 16pt; mso-bidi-font-family: 楷体">(七)推进乡村依法治理。<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 FONT-SIZE: 16pt; mso-bidi-font-family: 仿宋">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规范乡村干部群众的行为,让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成为习惯和自觉。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制度,引导村民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自治制度。落实和完善村规民约草案审核和备案制度,健全合法有效的村规民约落实执行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开展形式多样的村级议事协商,探索村民小组协商和管理的有效方式,组织村民就村公共事务、重大民生问题开展民主协商。依法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依法公开党务、村务、财务。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公开权力清单内容、运行程序、运行结果。建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监督与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推进农村巡察工作,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法惩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发挥工青妇、法学会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联系动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中的作用。<SPAN lang=EN-US><o:p></o:p></P>


总共2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