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权威解读!这些都属于哄抬物价,一律从严从重处罚!
2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逐段、逐条、逐项解读,供广大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参考。</P>
<P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align=center></P>
“为强化和规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防控期间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粮油肉蛋菜奶等基本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秩序稳定,根据《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提出如下指导意见:”</P>
解读</P>
阐明出台文件的目的、主要适用范围以及法律法规依据</P>
口罩、抗病毒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相关医疗器械等防疫用品和粮油肉蛋菜奶等基本民生商品,与抗击疫情和群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在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用品、民生商品价格波动老百姓最为关心,市场反应也最为敏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对哄抬防疫用品、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切实维护相关市场价格秩序。</P>
防疫用品,是指口罩、消毒杀菌用品及与防控此次疫情有关的抗病毒药品和相关医疗器械。民生商品,是指人民群众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粮油肉蛋菜奶等食品,不包括纸巾、拖布等生活用品以及高级进口大米等高档消费品。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范围作出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P>
依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规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可以分为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非法囤积和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三种具体情形。</P>
需要注意:</P>
一是从相关条款的立法精神出发,经营者实施的可能推高商品价格过高、过快上涨的行为,都可以视为哄抬价格的行为。</P>
二是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并不以经营者实施的行为实际已经推高商品价格为必要条件;如果经营者的相关行为已经具备推动价格上涨的重大可能性,即可以价格违法行为论处。</P>
三是认定经营者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不需要证明经营者实施哄抬行为的主观状态。事实上,一些经营者对自身的哄抬价格行为可能具有推高市场价格的效果有清醒的认识,而一些经营者可能对行为的后果没有清晰的预判。但不论何种情况,经营者实施哄抬价格行为,往往具有追求相关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的心理。</P>
在《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之外,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中如有认定、查处哄抬价格有关规定,都可以成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实践中打击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依据。</P>
一、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防疫用品、民生商品涨价信息。经营者有捏造或者散布的任意一项行为,即可认定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一)项所规定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P>
解读</P>
经营者只要有“捏造”“散布”行为中的任意一项行为,即可认定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P>
执法实践中,要注意:</P>
一是“捏造”必定包含有一定程度的对外公开行为,如果经营者只是在私人日记本里写了一段捏造的涨价信息,因其没有对外公开,不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不应当被定性为违法行为。“捏造”所包含的对外公开行为,往往达不到广泛散布的程度。比如,社区内一家小药店在店内张贴一个捏造涨价信息的小纸条,就应当被认定为捏造涨价信息的行为。</P>
二是“散布”的行为应当是经营者的行为。比如,上一例中小药店的小纸条,被居民手机拍下来广泛散布到网络上,该小药店并不构成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P>
二、经营者存在以下情形的,可以认定为捏造涨价信息。</P>
(一)虚构购进成本的;</P>
(二)虚构本地区货源紧张或者市场需求激增的;</P>
(三)虚构其他经营者已经或者准备提价的;</P>
(四)虚构可能推高防疫用品、民生商品价格预期的其他信息的。</P>
解读</P>
本条对捏造涨价信息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细化</P>
由于商品的价格与其购进成本、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捏造涨价信息”内涵远大于“捏造价格上涨”。经营者为了增加捏造信息的说明力,也往往会通过虚构成本增高、需求增加等方式,来达到推高商品价格的目的。</P>
执法实践中,比较多见的捏造涨价信息表现形式有:</P>
表现形式:</P>
一是虚构购进成本。包括虚构经营者自身购进成本或者其他经营者的购进成本,还包括故意混淆进货批次,把成本高点的进货成本说成是所有存货的进货成本等等。</P>
二是虚构本地区货源紧张或者本地区市场需求激增。包括夸大购进货物的难度、虚构库存情况、隐瞒对增加市场供应的有利市场信息、夸大市场供应紧张商品的需求数量或者虚构已经售出的商品数据,制造紧张气氛。</P>
三是虚构其他经营者已经或者准备提价。以虚构其他经营者提价或者即将提价来为自己的提价行为提供合理性,也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供应紧张的紧迫感。</P>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