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就出台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答记者问(3)
</P>
<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PADDING-TOP: 0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四是明确举证责任规则。</STRONG>依法妥善审理涉疫情民事案件,要准确运用举证责任规则。《意见》要求,当事人主张适用不可抗力部分或者全部免责的,应当就不可抗力直接导致民事义务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就通知义务的履行,《意见》进一步规定,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当事人主张其尽到及时通知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举证责任。</P>
</P>
4.《意见》在劳动者、消费者权益以及中小微企业保护方面,作了哪些规定?</STRONG></P>
</P>
答:《意见》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在强调依法平等保护的同时,也专门对劳动者、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帮扶等作了规定。</P>
</P>
<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PADDING-TOP: 0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STRONG>我国法律对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作了相应规定。在此基础上,《意见》明确,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湖北等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时就相关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正确理解和参照适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等制定的在疫情防控期间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的政策文件,切实加强对劳动者工资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的保障。</P>
</P>
<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PADDING-TOP: 0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STRONG>《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严厉惩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品以及食品、药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P>
</P>
<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MAX-WIDTH: 100%; PADDING-TOP: 0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在中小微企业司法保护方面,</STRONG>《意见》强调,对于受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以采取灵活的诉讼财产保全措施。比如,在保障申请人权利前提下,能够“活封”的,尽量不“死封”,切实减少对困境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于企业申请诉讼财产保全的,可以采取第三人保证担保、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等灵活的财产保全担保方式,尽量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除中小微企业外,对于陷入困境的个体工商户也需要司法保护和帮扶,《意见》对此也予以规定。同时,《意见》还要求,人民法院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用人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法依规采用灵活工作方式。</P>
</P>
此外,《意见》提出,对于受疫情影响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或者诉讼参加人,人民法院要加大司法救助力度,除依法依规做好诉讼费用的减、免、缓外,对于确实需要进行司法救助的诉讼参加人,要依据其申请,及时采取相应救助措施。</P>
</P>
5.请问《意见》中关于诉讼期间顺延的规定,实践中应当如何理解和把握?</STRONG></P>
</P>
答:这个问题也是当前诉讼当事人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受此次疫情影响,很多当事人可能无法在法律规定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内完成某些诉讼行为,如提起上诉、申请再审等。这些诉讼期间的经过,直接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为此,《意见》专门对诉讼期间顺延的问题予以明确。实践中,应当重点把握以下三点。</P>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