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3)
第十六条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主体,强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源头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平台,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生物种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
品加工、绿色投入品等领域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
国家健全农业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成果产权制度,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造能力。
第十七条 国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建立有利于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鼓励企业、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农民合作社等创新推广方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农机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设施农业、林草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的装备水平,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促进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
国家鼓励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综合服务,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第十九条 国家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的建设,统筹农产品生产地、集散地、销售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的发展。
国家鼓励和扶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商业组织数字化变革,发展农村商业,建立健全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扩大和提升农村消费。鼓励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增强乡村产业竞争
力。
发展乡村产业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政策、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发展国家禁止发展的产业。
第二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返乡入乡人员在乡村兴办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加强指导服务,支持多种形式的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支持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国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经济,为本集体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农民从集体经营收入中获得收益分配的权利。
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涉农企业、电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以多种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国有农(林、牧、渔)场规划建设,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鼓励国有农(林、牧、渔)场和供销合作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章 人才支撑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保障和改善乡村学校教师待遇,采取公费师范教育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提高乡村教育教师学历水平、整体素质、社会地位和乡村教育现代化水平。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在乡村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实行优惠待遇,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培育乡村文化骨干力量,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置涉农相关专业,加大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推广、经营管理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鼓励社会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完善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搭建社会工作和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社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为返乡入乡人员和社会人才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
第四章 文化传承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生活,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建设诚信乡村,普及科学知识,培育文
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