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5)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基层群众组织建设,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在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乡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完善农村纠纷调处机制,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和乡村法治建设。
第四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农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应急广播、食品、药品、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责任。
第四十七条 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使用、管理机制,选拔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地方各级党政班子,把优秀干部充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采取措施提高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关心关爱农村基层干
部,落实相关待遇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科学设置乡村机构,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到乡村工作,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第七章 城乡融合
第四十八条 国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城乡统筹规划,整体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布局。
第四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化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安排村庄布局、编制村庄规划,结合村庄实际,分类推进村庄建设。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管护城乡内的道路以及垃圾污水处理、供水供电供气、物流、客运、信息、广播电视传输、消防、防洪减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形成城乡联通的道路网络,保障乡村发展用电、用气等能源需求,
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第五十一条 国家逐步健全城乡一体、全民覆盖、均衡发展、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教育、就业服务、
医疗、文化、体育、养老、育幼、运输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倾斜。
国家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支持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综合信息平台,培育服务机构和服务类社会组织,完善服务运行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与自我服务有效衔接,增强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第五十二条 国家统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支持农民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及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第五十三条 国家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自愿有序进城落户,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前提。推进取得居住证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持居住证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
务。
国家鼓励工商资本到乡村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型项目,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但不得破坏乡村生态环境,不得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在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健全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第五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全面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第五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国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第八章 扶持措施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保障用于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十八条 国家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提质增效、绿色生态导向,构建符合相关国际规则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效。
第五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调整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和乡镇、村庄公共设施等。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