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检察院出台服务保障转型发展蹚新路30条实施意见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王志堂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近日,山西省检察院制定出台《关于服务保障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服务保障转型发展蹚新路提出30条具体措施。
《意见》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保障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大局意识。深刻领会蹚新路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现实紧迫感,用检察实际行动践行转型发展蹚新路,切实把“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落到实处。牢牢把握蹚新路的总体要求,找准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的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形成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具有山西特色的检察服务保障模式。切实增强蹚新路的服务意识,坚持“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把检察工作与转型发展深度融合,及时研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检察服务举措和工作对策。优化端正蹚新路的检察理念,始终秉持客观公正、双赢多赢共赢和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理念,积极发挥法治引领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靠法治方式推动解决转型发展中的各类法律问题。
《意见》要求,要积极履行检察职能,努力为转型发展蹚新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治安和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的犯罪,积极参与“三零”创建活动。积极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公平竞争的犯罪,积极参与对市场主体的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和信用约束,积极开展失信名单专项法律监督,完善纠错、救济机制。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强化监检衔接配合,结合检察办案,会同行政执法部门推动综合治理,努力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稳步推进行政公益诉讼,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积极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严惩妨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各类犯罪,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检察办案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探索诉前调解及合理赔偿机制。积极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实行集打击刑事犯罪、行政执法监督、参与综合治理、恢复性司法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主动开展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推动文化强省战略实施。
《意见》要求,要紧扣转型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检察机关护航高质量转型发展专项行动。开展投资创业者保护专项行动,重点加大对以民营企业家为主的投资创业者司法保护力度,营造尊重企业家、善待投资者、保护创业者的良好氛围。开展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专项行动,加强与公安以及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配合,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活动,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开展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专项行动,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反洗钱工作,用好用足法律手段着力追赃挽损,精准提出防范风险加强治理的检察建议。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参与“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完善“河长(湖长)+检察长”制度,探索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联合治污工作新模式。加大破坏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检察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扶贫领域和涉农领域经济犯罪,积极开展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工作,积极探索因刑事犯罪失依儿童保障措施,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机制。开展涉产权冤假错案甄别纠正专项行动,切实甄别纠正一批冤假错案。加大对涉及产权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建立健全防错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产权保护中不规范司法行为。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专项行动,依法快速办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强化财产刑、资格刑的惩治效果。强化对下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内外联动,上下合力,集中力量办理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件。结合检察实践创新开展专项法律监督,找准突破口、着力点,依法开展各类专项检察,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检察服务。
《意见》要求,要积极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提升服务保障转型发展蹚新路的质量和效果。严格司法办案标准,落实支持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把握入罪标准,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改进司法办案方式,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慎重使用人身和财产强制措施,合理掌控办案进度,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创新侦查监督手段,深化派驻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执法办案中心检察室工作,逐步建立全流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刑事诉讼监督格局。坚持少捕慎捕少羁押,构建羁押必要性审查一体化机制。依法处置涉案财产,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收入所得、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确保合法财产不受牵连。依法审慎采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措施,对合法财产在结案后应尽快返还。探索改进监管措施,探索创新强制措施执行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方式,完善异地检察机关逮捕必要性审查,建立异地检察机关取保候审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机制。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