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浙江建立涉案财物查证管理处置新机制 破解司法难题(2)
今年4月启用的平阳县“政法一体化”执法办案中心,专设一个涉案财物管理临时保管室,对本级公、检、法涉案财物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上门取件、统一保管、押运送件、远程展示、受托处置等服务,实现集中保管,数字化流转新物证管理模式,进一步减少执法风险,减轻办案负担。</P>
在公安执法办案系统“一体化协同”模块,法制部门民警点击待向检察机关推送的移送起诉案件,点击后,案件信息、电子卷宗和涉案财物换押手续,推送至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P>
检察院案管中心干警,通过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的“刑事案件”和“涉案财物”模块,查看核对公安推送的移送起诉案件和涉案财物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接收”。接收后,财物信息随同电子案卷,自动推送至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公安端涉案财物管理模块对应移送财物,状态自动更新为“随案移送检察院”。承办案件检察官,通过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就可以点击查看随案移送的财物信息。</P>
紧密协作规范处置</STRONG></P>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是一个长期困扰政法机关的难题,存在变卖不便、价值不高、责任不明、期限较长等诸多问题。</P>
记者了解到,浙江按照“谁管理、谁处置”原则,公安、检察、法院分别对涉案财物作出发还、随案移送、先行处置、判决、拍卖变卖、收缴、销毁等具体处理意见。财政部门依据生效处理意见,对有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作价,确认后由依法设立的公共资源交易等机构公开处置,所得价款收缴国库;对无价值或价值不大的,委托刑事诉讼涉案财物跨部门管理中心统一处置,由办案单位派员监督。</P>
如前所述,浙江创新推行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网络司法拍卖,明确处置程序、处置期限和执行衔接措施。对不宜长期保存、价值易贬损和市场价格波动大的特殊财物,办案单位可先行依法拍卖、变现;要求公、检、法对涉案财物作出处理决定的,在处理决定生效之日起15日内,将罚没资金款项直接上缴国库。要求公、检、法在移送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刑事审判时,分别对刑事案件涉案财物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并在相应期限内作出处置。对公安机关、检察院决定撤销案件或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一般要求30日内进行处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的,一般要求6个月内处置。</P>
浙江还明确执行衔接,刑事判决生效后,由审判部门就涉财产部分执行制作移送函,审查立案后移送执行部门处置;执行部门有异议的,可以要求审判部门作出补充性裁定,进一步明确涉案财物的处置意见。完善人民法院与刑罚执行机关衔接,对罪犯移交刑罚执行的,要求一并告知涉案财物处置情况;刑罚执行机关提请减刑、假释的,要求将涉案财物处置情况移送人民法院,以从严掌握罪犯的减刑、假释,全链条推动提升涉案财物处置规范化水平。</P>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