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构建“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2)
中心的建立极大程度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最大化压缩了事务办理时间,以“大类辅助事务集中统筹、小类辅助事务分散管理”的运行模式向各审判业务庭和多点办公区释放改革红利。以成都中院商事审判庭为例,该庭用不到5%的在编人员参与办理所有审判辅助事务,车辆使用等耗能降低40%,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减少12天。</P>
“联络部”拓展内外沟通管理</STRONG></P>
响应外部诉讼群众和内部干警的需求、及时回应各方意见建议、逐步提升用户体验是构建“司法供应链”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内容。成都中院建立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以人为本原则作为中心实质化运行的逻辑起点,像“联络部”一样,全力发挥左右贯通、承上启下的协调沟通中枢作用。</P>
“我的部分当事人因年纪较大、文化水平有限,不会使用电子送达媒介,甚至部分当事人对电子文书是否具备足够的法律效力存在疑虑。建议法院进一步完善电子送达的相关操作规范,多元送达方式,扩大电子送达效力的宣传引导。”李律师提出上述建议后,内外沟通协调中心及时交该院诉服办牵头办理,研究解决方案,10日内便向李律师反馈了关于规范电子送达、加强APP推广适用等工作落实情况,还就电子诉讼平台综合建设三阶段任务作出针对性部署。</P>
针对外部各方反馈的信息和诉求,内外沟通协调中心健全完善意见建议限时办理和跟踪督办机制,及时接收并立项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依托网络理事平台对当事人、律师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整合、转办,对重要事项施行提级管理,着力解决办理滞后、超期、反馈回复不及时等反映较普遍的问题。意见建议接收相关部门收到督办或者转办通知单后,在3个工作日内向来件当事人回复收件及相关情况,于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向反馈办理情况。2020年,成都中院共转办当事人意见建议218件,新立项督办代表委员意见建议77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100%。</P>
针对内部干警需求,成都中院还在内网开通“你说我听”(干警信箱)平台,分设办案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建设、后勤服务等板块,全面收集干警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院干警都可以通过平台实名或匿名提出意见建议,平台通过专人转办,督促职能部门解决问题,及时点对点反馈处理情况。2020年以来,“你说我听”(干警信箱)平台共受理各类诉求105件,整合诉求81件,转办诉求99件。内外沟通协调中心通过联席会议协商机制,重点解决遇事梗阻、推诿塞责等法院内部运行中的“卡脖子”问题,真正发挥了解决问题好帮手、沟通交流好平台、党组决策好参谋的功能作用。</P>
“我觉得干警信箱非常好,从办公到后勤的意见建议很快就会得到处理,这种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感受到院党组对干警的点滴关爱,有了这份尊荣感和获得感,我们的工作信心更足了。”该院少年家事庭法官助理任颖对“你说我听”(干警信箱)平台赞不绝口。</P>
“‘司法供应链’构建的理念、思路和做法符合司法责任制改革大方向,也是针对当前司法权力运行、司法责任制落实和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较弱的问题提出来的。与传统司法办案的点对点、线状式工作模式不同,现代‘司法供应链’是紧紧围绕审判权运行这一根本核心,全面回应司法效率、司法公正、司法公信需求,囊括法院、审判组织、法官等各个司法供给主体,及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司法供给活动的‘一核多维’、闭环运行、权威高效的司法供给体系,充分体现对内全方位支撑、对外全领域服务、供需同步同向同频的运行优势。”成都中院院长郭彦介绍。(王鑫 胡思行 李正泽 周冰洁)</P>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