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对非羁押人员“码”上监管(2)

  “‘非羁码’的推广,将有效防止错误逮捕等冤假错案给案件当事人造成的损害、长期羁押导致的司法不公、羁押期间所产生的交叉感染及集聚引发的健康风险,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和司法资源投入。”许明表示。</P>

  记者注意到,杭州市公检法司出台的《规定》明确,办案机关应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的工作理念为指导,对除刑拘直诉外的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结合其涉嫌犯罪的情节、认罪认罚的态度等来决定是否对其适用非羁押数字监控措施。</P>

  “这种数字监控只需下载一个App,方便、快捷,却能有效降低审前羁押率,其意义对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王敏远将“非羁码”形容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保释制度”。</P>

  “从西湖区试点情况来看,不捕率由2018年的17.1%大幅度提高为44.6%,随着‘非羁码’的全面推广应用,刑事审前非羁押比例还将有稳步大幅升高的空间。”魏东说。</P>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FONT></P>

  “‘非羁码’零成本,隐蔽性强,能有效减轻非羁押人员的心理压力,确保其在非羁押期间如常工作生活。”陈海鹰说。</P>

  记者注意到,《规定》还特别指出,对于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确有悔罪表现;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盲人、聋哑人等残疾人;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或者技术骨干,犯罪事实基本查清,认罪认罚、积极退赃退赔等情形的,可以适用非羁押数字监控措施。而那些可能存在实施新的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串供;打击报复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企图自杀或逃跑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则不适用该措施。</P>

  “尤其是从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考虑,‘非羁码’的应用有利于对涉罪民营企业人员的慎捕慎诉,为杭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陈海鹰说。</P>

  李某的网络技术公司开发运营某购物App,主要经营跨境美食、化妆品等商品,有员工900余人。因该公司部分商品销售方式涉嫌传销被立案侦查。但该购物App也有大量的正常商品销售业务,检察机关对除了李某外的其他10多名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不予逮捕,并应用了“非羁码”监管措施。目前,该网络技术公司正常运营,月销售金额达上亿元。</P>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非羁码’作用不小。”陈海鹰介绍。</P>

  “‘非羁码’应用是刑事诉讼领域数字治理杭州探索,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作用。”许明要求。</P>

  “杭州检察将加强与兄弟政法机关配合,确保适用‘非羁码’人员整体可控;充分发挥‘非羁码’对提高案件质量的促进作用,以数字赋能辅助办案。”杭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叶玉秋在推进会上表示。(范跃红 方芳 方利利)</P>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