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子数据可作为家暴证据(2)
“乡贤”“网红”促使“法入万家门”</STRONG></P>
《条例》又一亮点便是首次提出了结合当地少数民族良好传统习俗,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P>
“遵照民族信仰开展解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去年,石林彝族自治县的法官调解工作室就迎来了一位八旬老太太,这已是她第三次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了,此前两次都以撤诉收场。诉前调解时,法官结合这对老夫妻的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并邀请了当地具有威望的长老一同参与,不仅缓和了老夫妻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还促使许多纷争迎刃而解,最终两位老人重归于好。</P>
为了让公众更好了解反家暴工作,理解认同司法,昆明市盘龙区法院、公安局、妇联举办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还专门制作了反家庭暴力微视频《发声》,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努力让《条例》深入人心。截至目前,盘龙区家庭矛盾纠纷的化解率比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达到了有效避免民事纠纷转案事件的止纷目的。</P>
“网红+普法”是安宁市普法的新模式。在一段视频里,一个帅气十足的小伙子带领自己的粉丝和一群广场舞大妈边唱边跳以反家暴为内容的歌舞,节奏明快,内容通俗易懂。小伙子是安宁市极具影响力的“网红”,在他的带动下,相关视频点击量每天都能达到100万以上。这就是安宁市在普法工作中,将法律的知识性和专业性搭上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精悍和幽默,让书本上打印的黑字都变成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动作、故事,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P>
晋宁区宝峰街道是当地有名的花卉种植区,该街道结合“宝峰调子”这一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动员“调子红人”结合生产生活场景,编唱“反家暴法治调子”,唱出美好生活的“甜调子”。“结合民族传统习俗开展反家暴工作以来,街道辖内家庭纠纷案件数量明显下降,越来越多的村(社区)涌现出了‘和谐家庭’。”宝峰街道党工委书记杞耀彬如是说。</P><!--/enpcontent--><!--enpproperty 8468024</articleid><date>2021-03-28 04:55:10:0</date><author></author><title>云南:电子数据可作为家暴证据</title><keyword></keyword></subtitle></introtitle><siteid>4</siteid><nodeid>100191</nodeid><nodename>要闻</nodename><nodesearchname>要闻</nodesearchname><picurl></picurl><picbig></picbig><picmiddle></picmiddle><picsmall></picsmall>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1-03/28/content_8468024.htm</url>http://m.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21-03/28/content_8468024.htm</urlpad><liability></liability><sourcename>法治日报——法制网</sourcename><abstract></abstract><channel>1</channel>/enpproperty-->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