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发布“十三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2)
该院速裁精审分流,有效缓解周期长,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机制,2018年起推进二审涉图片、音乐著作权类案件速裁机制,共审结14151件,平均审理周期仅48天。2020年首创一审外观设计专利案件速裁机制,审结案件1618件,平均审理周期106天。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聘请13名律师为调解员驻院开展诉前调解,一年来调解成功1005件,调解成功率达32%,调解成功标的额达3000多万元。
同时,及时总结司法经验,制定《关于全面加强诉讼禁令(行为保全)措施适用意见》《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工作指引(试行)》,为加大禁令适用力度提供指引。持续完善“技术调查官+技术顾问+技术咨询专家”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累计参与庭审、保全勘验835件,出具审查意见706份。制定《关于技术调查官参与审理案件范围的规定》,规范细化参与技术调查工作流程,为全国法院首例。两次召开全国技术调查官制度研讨会,为我国技术调查官制度完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持续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加大两类案件在程序衔接、审理机制方面的协调,促进了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在调查取证、证据审查、责任认定等方面标准的统一。
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STRONG>
五年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自觉强化使命感责任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倾力服务发展大局。一是服务保障“双区”建设。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纲要〉要求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明确30条保障措施,全面服务大湾区建设战略实施。着眼为群众办实事,大力推进跨区域知识产权远程诉讼平台建设,在全省7个高新区和产业聚集地设立诉讼服务处或巡回审判法庭,为创新主体提供远程诉讼服务,相关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第三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二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文化强省建设。制定为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和全面提升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水平的实施细则,明确任务要求和具体措施,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发布《司法保护数据分析报告》,助力广东科技创新产业决策。三是从专业化向大众化普及,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组建法官宣讲团,开展“服务大湾区、送法进企业”以及校园庭审活动等系列宣讲活动,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4·26”司法公开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累计接待境外、港澳地区参访团等19批300多人到院访问交流,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机构的良好形象和保护创新的坚定决心。四是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参与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把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对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隐患,及时研究分析,沟通协调,提出司法建议,积极建言献策。五年来共发出司法建议31份,在推动行政管理法治化、规范企业运营流程监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黎炽森表示,“十四五”时期,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将紧紧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东省委“1+1+9”工作布署的具体要求,认真履行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职责使命,继续大力推进审判工作、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科技兴院建设,促进全院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enpcontent--><!--enpproperty 8490210</articleid><date>2021-04-23 11:22:20:0</date><author></author><title>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发布“十三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title><keyword></keyword></subtitle><introtitle></introtitle><siteid>4</siteid><nodeid>20908</nodeid><nodename>首页即时滚动新闻</nodename><nodesearchname>首页即时滚动新闻</nodesearchname><picurl><picbig></picbig><picmiddle></picmiddle><picsmall></picsmall>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1-04/23/content_8490210.htm</url>http://m.legaldaily.com.cn/index/content/2021-04/23/content_8490210.htm</urlpad><liability></liability><sourcename>法治日报——法制网</sourcename><abstract></abstract><channel>1</channel>/enpproperty-->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