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工作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吴培 邢媛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江苏是制造强省、开放大省,也是知识产权强省,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居于全国前列,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知识产权领域侵权易发多发、侵权易、维权难等突出问题和困难。
近日,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用法治方式和手段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厚植法治土壤、织密法治防护网、提供法治利器,也为今后全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工作提供“江苏经验”。
问题导向 紧抓实用性</STRONG>
江苏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区)等多个荣誉头衔,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均居于全国前列,如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预防和快速处置知识产权纠纷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知识产权保护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江苏一直在探索综合运用公证、法律咨询、调解等法律手段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江苏省司法厅持续打造了“法企同行”服务品牌,推行公司“法律顾问”制度,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
2020年,江苏省司法厅部署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工作,已经在全省176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推动在南京、徐州、苏州成立3个知识产权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探索推出在线咨询服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证在线存管、非诉讼纠纷综合解决等覆盖全业务的线上平台,让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更便捷、更高效。目前,全省2020年共办理涉及知识产权的公证超过10000件,律师诉讼代理和非诉事务14000余件,调解知识产权纠纷450余件。
根植于全省律师、公证、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行业多年探索实践,今年初,江苏省司法厅成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专题调研小组,前往南京、无锡、苏州多地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多次组织座谈会听取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一线法律服务人员意见。
“我们发现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侵权违法行为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市场主体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能力不足、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等难点问题也不少。”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负责人翟洁君介绍。
为此,《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聚焦江苏优势产业链、创新链,整合律师、公证、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提出“到2023年,在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之上,基本建成‘平台+队伍+产品’全要素、‘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力求在法治轨道上为破解热点难题、整治顽瘴痼疾把脉开方。
推动高效 覆盖全过程</STRONG>
一个三折女士钱包上,一只紫玉兰斜逸而出,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这是苏州缂丝技艺非遗传承人、祯彩堂工艺社创办人陈文以时花为题设计的系列作品之一,这幅玉兰图样将在各式女士包袋和日用品上应用。
目前,这幅图样已经被陈文上传至“苏城存证”APP进行存管,原创成果被送进了“掌上保险箱”。陈文感叹:“终于放心了。”
去年10月,苏州市苏城公证处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智力成果,实现了从创意构思、制作生产、授权销售以及侵权证据固定的全流程保护,随时存、随时证,让维权变得更加便利,“苏城存证”上线至今,已有87名用户完成注册认证,存管数据1600余条。
“上医治未病,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预防性保护,关键是全过程保护。”苏城公证处主任殷岳亮介绍。
《意见》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从事后取证、纠纷解决向事前预防、“预保护</SPAN>”拓展,吸收江苏公司律师、法律顾问、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区块链+公证”等扎实做法和有效经验,提出“培育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指引”“开展法律规划”等措施,指导法律服务人员为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升商业秘密风险防控能力、审查把关合同、建立产权激励机制、策划全方位专利保护等,提供覆盖知识产权全链条的融合性、综合性服务。
“《意见》对法律服务行业的服务切口、服务点位、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规划,比如具体提出律师要为企业提供专利查新检索、指导加快成果转化、利用知识产权投融资、制定法律风险评估、权属调查等‘保姆式’贴身服务,对法律服务者来说是详尽的工作指引。”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薛济民说。
“仲裁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争议解决领域还具有专业化、保密性、高效率、低对抗、域外执行力等优势和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能够大有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成员、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汪旭东对《意见》提出在推动知识产权有效解决方面,探索仲裁、调解优先推荐机制颇为肯定。
知识产品技术更新迭代快、淘汰周期短,解决纠纷的周期越长,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可能就越大,甚至其所享有的知识产权利益会因此丧失价值。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