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8)
(一)不得超出报送网信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中明确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数据类型、规模等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
(二)不得超出网信部门安全评估时明确的出境目的、范围、方式和数据类型、规模等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
(三)采取合同等有效措施监督数据接收方按照双方约定的目的、范围、方式使用数据,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保证数据安全;
(四)接受和处理数据出境所涉及的用户投诉;
(五)数据出境对个人、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六)存留相关日志记录和数据出境审批记录三年以上;
(七)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核验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类型、范围时,数据处理者应当以明文、可读方式予以展示;
(八)国家网信部门认定不得出境的,数据处理者应当停止数据出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已出境数据的安全予以补救;
(九)个人信息出境后确需再转移的,应当事先与个人约定再转移的条件,并明确数据接收方履行的安全保护义务。
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境内的个人、组织不得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存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数据。
第四十条</STRONG> </SPAN>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数据处理者,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编制数据出境安全报告,向设区的市级网信部门报告上一年度以下数据出境情况:
(一)全部数据接收方名称、联系方式;
(二)出境数据的类型、数量及目的;
(三)数据在境外的存放地点、存储期限、使用范围和方式;
(四)涉及向境外提供数据的用户投诉及处理情况;
(五)发生的数据安全事件及其处置情况;
(六)数据出境后再转移的情况;
(七)国家网信部门明确向境外提供数据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一条</STRONG> </SPAN>国家建立数据跨境安全网关,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予以阻断传播。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提供用于穿透、绕过数据跨境安全网关的程序、工具、线路等,不得为穿透、绕过数据跨境安全网关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技术支持、传播推广、支付结算、应用下载等服务。
境内用户访问境内网络的,其流量不得被路由至境外。
第四十二条</STRONG> </SPAN>数据处理者从事跨境数据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数据跨境安全监管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
<P style="BORDER-BOTTOM: 0px; TEXT-ALIGN: center; BORDER-LEFT: 0px; PADDING-BOTTOM: 15px; LINE-HEIGHT: 30px; WI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FONT-STYLE: normal; TEXT-INDENT: 0em; MARGIN: 0px auto; PADDING-LEFT: 0px; WIDTH: 90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FAMILY: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FONT-SIZE: 14px; BORDER-TOP: 0px; FONT-WEIGHT: 400; BORDER-RIGHT: 0px; WORD-SPACING: 0px; PADDING-TOP: 0px;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 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第六章 互联网平台运营者义务</STRONG></SPAN>
第四十三条</STRONG> </SPAN>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应当建立与数据相关的平台规则、隐私政策和算法策略披露制度,及时披露制定程序、裁决程序,保障平台规则、隐私政策、算法公平公正。
平台规则、隐私政策制定或者对用户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修订,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个人信息保护相关行业协会互联网平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长不得少于三十个工作日,确保用户能够便捷充分表达意见。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应当充分采纳公众意见,修改完善平台规则、隐私政策,并以易于用户访问的方式公布意见采纳情况,说明未采纳的理由,接受社会监督。
日活用户超过一亿的大型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平台规则、隐私政策制定或者对用户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修订的,应当经国家网信部门认定的第三方机构评估,并报省级及以上网信部门和电信主管部门同意。
总共1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