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法院司法助力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工作纪实(2)
于是,一场关乎企业存亡的生死保卫战打响了:依托广州中院破产重整“智融”平台第一时间发布的预招募重整投资人公告,充分运用该平台在重整投资人资源多、重整价值评估认定准等优势,仅用了19天就匹配到合适的投资人。两天后,广州中院裁定受理重整,20天后重整草案获表决通过,23天后,法院依法裁定批准重整计划。
“中小微企业重整投资人的招募经常无人问津,这已成为司法实践中能否尽快成功重整的‘卡脖子’问题,广州中院的破产重整“智融”平台作为全国首个破产资产投融资综合平台,平台集网拍、本地资产交易机构、破产管理人、金融机构等优势资源于一体,实现了重整案件办理效率、成功率、债权清偿率最大化。”广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会长朱征夫告诉记者。
针对普通重整程序启动慢、费用高、耗时长以及融资难等难题,2017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关于推进企业破产清算案件快速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要通过简化方式和信息化手段送达文书、召开债权人会议、采用最短法定期限等,打造更快捷、更高效、更可行、可负担的破产重整程序。
快审快裁,为暂时经营困难企业走出困境争取主动、赢得空间。2021年12月3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ST索菱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从受理到重整计划表决通过获批,仅仅历时31天。
疫情期间,广东高院专门出台《关于依法保障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坚持“差异化”原则审查中小微企业的破产申请,依法综合运用债务减免、债务延期、债转股、引入投资者等方式,全力帮助企业恢复生机、重返市场。仅2021年,广州法院就成功审结中小微民营企业重整案件8件。
2021年3月3日,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报告,广州中院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改革举措作为全国法院唯一入选案例,向全国推广。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