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严厉惩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 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2)
重庆市永川区邬某渐等8人非法处置含油泥浆污染环境案,通过跨省协作打击涉油钻井泥浆破坏生态犯罪。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页岩气主要可采资源地,一些钻井平台将现场环境治理及固体废物转运处置委托外包,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很大,该案解决了含油泥浆混合物属性鉴别、溯源排查等定罪核心问题,并依托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建立的协作机制,切实提升联合打击力度。
问题三:从发布的7件典型案例看,当前公安机关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有哪些特点?</SPAN>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SPAN>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也是民心之痛。按照党中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精神,针对当前污染环境犯罪面临的形势,公安部自2019年起,连续5年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昆仑”专项行动,将污染环境犯罪作为打击重点。2020年以来,公安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最高检连续四年组织开展联合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了一批影响恶劣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有效保护了全国生态环境安全。此次三部门选取发布7件典型案例,是对近年来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成果的一次很好展示,也体现了公安机关查处此类案件的一些做法和特点。
一是聚焦重点行业进行打击整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安机关坚持打击“非法”就是保护企业合法利益的执法理念,突出化工化学、机械加工生产、废品回收利用等排污产废重点行业,以及非法“黑窝点”、不法加工企业等加大打击力度,组织侦破天津武清李某文、山东青州刘某刚等人污染环境案等一批案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
二是聚焦重点地区进行打击整治,保障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公安机关突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发生的突出环境犯罪,持续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组织侦破北京密云夏某江、上海青浦谢某华等人污染环境案等一批案件,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是聚焦重点对象进行打击整治,坚决斩断犯罪利益链条。当前,环境领域团伙化、链条式作案较为突出。公安机关针对不同案件特点,突出主犯和组织人员,坚持深挖彻查,力争“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犯罪。浙江台州蔡某喜等人污染环境案,以非法收集、处置铝灰的中介人员为突破口,围绕上游产废源头、中间转移运输、末端倾倒填埋等全环节开展侦查,共抓获49名涉案人员,实现从产废、中介、储存、运输、处置等全链条打击。
四是聚焦重点行为进行打击整治,有效净化环境管理秩序。通过多年高压严打,目前不法分子明目张胆直接向外环境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现象逐渐减少,但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复杂。为此,公安机关突出加大对跨行政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逃避监管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组织侦破江西南昌戴某兵、重庆江津邬某渐等人污染环境案等一批案件,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涉案企业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发挥了以打促防、以打促治作用。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继续与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手软,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问题四:从此次发布的案例看,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共同发力,查办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办理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时,生态环境部门主要发挥了哪些作用?</SPAN>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负责人:</SPAN>《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实施,为危险废物犯罪以及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行为以污染环境罪入刑提供了法律依据。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坚决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和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在办理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时,生态环境部门主要发挥案件发现的“前沿哨兵”和固定证据的“技术专家”等作用。
一是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针对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特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视频监控、在线监控、用电用水监控等手段,利用有奖举报、社会组织协助等方式广拓信息来源,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迅速响应并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力争第一时间锁定可能的违法犯罪证据,保护现场。
二是迅速启动行刑衔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断规范办案程序,调查初步确定案件涉嫌污染环境罪后,经过法律审核、集体审议等环节,及时将涉案物品、检验鉴定报告、调查报告等相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部分地方还建立了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联动办案机制,生态环境部门参照刑事诉讼证据要求及时收集固定有关证据,防止证据灭失,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高效衔接。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