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释放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效能
市级层面实现检察机关与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数据共享,区级层面突出特色开展多形式合作,聚焦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热点高频问题开展覆盖“四大检察”的30余项“小专项”监督……近日,北京市检察院召开专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情况。
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蓝向东表示,自去年6月该院与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共同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检察+热线”合作机制 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方案(试行)》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推进“个案办理——专项监督——溯源治理”的实践创新已取得初步成效,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不仅成为拓展民生检察需求和法律监督线索来源的重要渠道,还以为民办实事和积极融入首都社会治理格局获得上级肯定和群众欢迎。
8月,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接诉即办”改革领导小组听取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情况汇报,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检察监督融入接诉即办改革深化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以北京市检察院、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名义联合印发。
机制引领释放工作效能</STRONG>
“这是对去年6月我院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深化合作制定的试行工作方案的进一步深化,旨在将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固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发布会现场,北京市检察院第十二检察部主任王燕鹏对《工作方案》进行了解读。他表示,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结构要素功能,而统筹开展个案办理、专项监督和溯源治理,关键在机制的固化与完善。
记者了解到,在数据共享方面,北京市检察院与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依托信息化平台常态化开展12345专项数据交换,定期反馈数据交换应用情况,遵循“数据接收——数据清洗——数据核查”的工作流程,依据不同筛选规则对民生数据进行逐层“过筛子”,确保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成为特定业务条线、专项监督工作的稳定监督线索来源。“在合作机制方面,我们坚持职权法定、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实行市院统筹、分院主推、基层院主责的模式。”王燕鹏介绍。
在市级层面整体谋划、一体推进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的背景下,北京市各基层检察院与本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一个个生动的创新实践不断落地开花——朝阳区检察院立足接收民生数据体量较大的实际,专门制定规范意见,确保“单单有回复、件件有落实”;门头沟区检察院选派数字检察专员及时对交换接收的12345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和审查分流,定期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反馈监督效果;房山区检察院将检察服务联络网与基层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开创“检察+热线+网格”合作机制……
聚焦热点推进专项监督</STRONG>
“30+”,是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中,北京市检察机关聚焦涉法涉诉热点高频问题精准开展“小专项”监督的数量。这些“小专项”履职范围覆盖“四大检察”,涉及领域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弱势群体就业、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
发布会上,检察官孔文思介绍了朝阳区检察院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领域专项整治的进展情况。在这项工作中,朝阳区检察院创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引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数据,筛选并收集整合辖区道路安全隐患的投诉信息,然后与本院办理道路交通类案件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再对事故频发地点、人民群众对安全隐患举报数量较高的地点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核实。目前,通过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已被列入整治计划。“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村(社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92处,充电桩8164个,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在解决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问题的同时维护了交通安全。”孔文思说。
一年来,立足“四大检察”职能,北京市检察机关依托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的检察为民实践持续涌现:严厉打击销假销劣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对7000余条投诉数据进行筛选、归集、碰撞,形成按月更新的北京销假销劣投诉高发“点位图谱”,移送监督线索400余条,推动刑事立案31件、行政处罚42件;发挥民事检察支持起诉职能作用,根据12345投诉数据信息进一步梳理摸排线索,建立健全与人社局、司法局等相关单位的工作对接机制,审查受理支持农民工起诉案件4000余件,当好农民工的检察“护薪人”;发挥行政检察职能作用,以“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 依法护航民生民利”“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专项活动为抓手,筛查3000余条线索,立案700余件,精准助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依托公益诉讼智能线索分析研判平台,对群众反映相关诉求数据进行筛查,受理线索1100余件,立案1000余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00余件。
溯源治理融入“三治”大格局</STRONG>
“为了更好地提升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效能,《工作方案》立足检察机关‘四大检察’职能,确定了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守好安全稳定防线,立足民事检察职能回应人民群众新需求,立足行政检察职能助力依法行政,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守护美好生活四项工作内容。”王燕鹏告诉记者,这四项工作最终都需要通过溯源治理来融入首都城市治理大格局。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