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释放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效能(3)
6月16日,房山区检察院结合前期走访调研情况,组织辖区22个街道(乡镇)召开座谈会,并当场送达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尽快消除涉案养老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两个多月后,该院检察官会同消防部门、街道(乡镇)工作人员前往涉案养老机构,对已整改完成的安全隐患点位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是一笔宝贵的民生富矿。”办案检察官表示,下一步,房山区检察院将依托大数据模型继续深挖12345涉法涉诉相关线索,围绕养老机构食品、卫生等资质及“预付卡”收费等经营风险依法能动履职,以“检察蓝”守护“夕阳红”。
现场办案督促修复更换破损井盖</STRONG>
9月的一天中午,赵建国午饭后照例开启单位周边街道“溜达模式”。作为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赵建国近期午休时间热衷于“扫描”街道上的大小井盖。个中原因,还要从他今年办理的一起涉井盖安全公益诉讼案件说起。
4月9日,赵建国浏览北京市检察院“慧眼数据服务平台”时,发现该平台同步选取的12345热线反映问题中,井盖安全类问题占比非常高。第二天,赵建国深入辖区走访调查,发现有一处井盖处于完全破损的状态,且周边没有任何警示标志、护栏等临时防护措施,井内电线裸露在外。
“这处破损井盖位于人行横道上,位置紧邻商圈,所在路段通行车辆、行人较多,安全隐患非常大。我们要按照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精神,推动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区域内窨井盖的监管和维护,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赵建国在调查日志上写道。
可是,头疼的问题来了。破损井盖上没有显示性质的标志,无法确认管理责任单位。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经综合研判,平谷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探索“急案快办”模式,界定该案为安全风险持续存在、社会公共利益损害有继续扩大可能的紧急情形,首次尝试适用“十五日回复期”的规定,向具有法定职责的市政管理部门、属地综合执法部门分别制发诉前检察建议。
同时,为加快办案进度,平谷区检察院同步启动检察版“吹哨报到”机制,于4月13日协调相关行政机关和全区13家涉管线管理单位到涉案点位现场办公。
“检察机关实行现场办案,现场送达检察建议书,并见证行政机关履职过程。”赵建国说。
“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现场约谈相关责任单位,督促立即整改。责任单位认领问题,设置了符合要求的临时防护措施,又在当天完成对破损井盖的修复、更换,群众出行安全隐患被及时排除。我们还邀请刑检部门检察官邰桂艳一起进行了现场普法,取得良好效果。”赵建国告诉记者,接下来,平谷区检察院将继续深挖12345热线中的“民生富矿”,完善回应公益保护紧急需求的办案方式,精准快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利用热线数据更好保护未成年人</STRONG>
“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一样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及时得到检察院的帮助。”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被支持起诉的未成年人向检察官表示感谢。
今年6月,该院检察官通过“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检察融合履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类似“我被人打伤了该怎么办”“父母离异后,父亲不支付抚养费该怎么办”等咨询比较多,经过与该院刑事案件数据库进行“碰撞”,进一步发现存在刑事案件中被侵害未成年人未得到民事赔偿,也未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形。
“未成年人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在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权,也存在因为种种原因不敢起诉的情形。检察机关支持权益受侵害未成年人提起民事诉讼,是拓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一种探索。”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马艳君介绍,针对上述情况,该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多渠道发现线索,目前已支持两起伤害类案件、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的被侵权未成年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今年5月以来,还是通过“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检察融合履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检索出“在学校遭到欺凌”“在学校受伤”等高频词,经筛选获得所涉学校名单。
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李雨聪告诉记者,该院已持续跟进所涉学校情况,深入学校开展法治宣讲20余场,覆盖师生5000余人。
据了解,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热线”。今年以来,朝阳区检察院依托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数据为基础,创设“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检察融合履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数据作为获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线索的重要来源,充分关注校园内外风险,通过支持起诉、法治宣讲、专项监督等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简洁)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