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就《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就《实施意见》回答了记者提问。<?xml:namespace prefix = o /><o: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TOP: 0px"></o:p></P>
一、问:《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o: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TOP: 0px"></o:p></P>
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新“国九条”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也提出明确要求。<o: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TOP: 0px"></o:p></P>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所在,也是资本市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续加力,加快构建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体系,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证监会重点围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先后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一是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一批处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先后登陆A股市场,其中一些在上市后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家数占比超过一半。二是提升并购重组制度对于上市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2024年下半年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行业领域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增多,收购未盈利科技型资产、“A并H”等标志性案例顺利落地。三是逐步构建引导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市场生态。近年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规模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在投项目超过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4万亿元。四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转常规并迈向高质量发展。科创债试点以来累计发行1.2万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审核注册、融资担保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o: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TOP: 0px"></o:p></P>
同时,资本市场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绿色金融方面,指导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制度规则,系统规范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截至2024年底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超两成,进一步彰显了优质公司投资价值。绿色公司债券发展势头强劲,试点以来累计发行约8700亿元,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持续健全,碳中和债券、低碳转型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品种不断涌现。绿色主题基金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已有350只、3100余亿元,涉及ESG、低碳、新能源、气候变化等主题,涵盖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低硫燃料油、工业硅、碳酸锂等绿色低碳类期货品种相继上市,受到实体企业欢迎。普惠金融方面,开展普惠金融试点,建立健全全国股转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对接机制,便利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通过考核评价等制度安排,推动行业机构加大普惠金融业务投入和中小微企业服务力度。“保险+期货”通过期货市场为农户提供风险管理和价格保障,已平稳运行十年,涵盖20余个涉农品种,惠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户超700万户次,海南白沙天然橡胶、陕西黄陵苹果项目相继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养老金融方面,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养老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实现养老金稳定回报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良性互动。2024年12月,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到全国,公募FOF基金、公募指数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投资标的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截至2024年底已有近300只基金纳入。公募基金行业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资产超6万亿元。数字金融方面,稳步推进证券期货行业技术自立自强,开展“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发布首批11个试点项目,稳妥推动相关技术在资本市场应用实施,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时统筹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资本市场的应用,在智能舆情、财报分析等应用场景中落地验证了大模型技术,协同推进资本市场人工智能应用基地的共建共享。<o:p style="PADDING-BOTTOM: 0px; LIST-STYLE-TYP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TOP: 0px"></o:p></P>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