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6)
(二)所适用依据的制定主体超越权限;
(三)适用的依据违反了上位法的规定;
(四)适用的依据不合法的其他情形。
行政行为适用的依据不合法,但有合法依据可以适用且符合行政复议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情形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作出变更决定。
第六十三条 行政复议机关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期限的,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期限为六十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被申请人重新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作出与原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该行政行为,并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对申请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等重要程序性权利不产生实质损害的,属于行政复议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程序轻微违法:
(一)处理期限轻微违法;
(二)通知、送达等程序轻微违法;
(三)其他程序轻微违法的情形。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复议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重大且明显违法:
(一)行政行为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二)减损权利或者增加义务的行政行为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客观上不可能实施;
(四)其他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情形。
第六十六条 除行政复议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驳回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
(一)申请人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发现该行政行为不属于无效情形,经释明,申请人拒绝变更行政复议请求的;
(二)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发现被申请人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客观上无法履行法定职责;
(三)被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依法应予变更,但是变更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第三人提出相反请求的除外。
第六十七条 行政复议机关针对行政协议类案件作出如下决定:
(一)决定被申请人依法或者按照约定订立行政协议;
(二)决定被申请人依法履行或者按照行政协议约定履行义务;
(三)决定撤销被申请人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的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该行政行为违法;
(四)确认或者部分确认行政协议有效或者无效;
(五)决定撤销、解除行政协议;
(六)决定被申请人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或者依法给予合理补偿。
第六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赔偿复议案件,对于应当赔偿且能够确定赔偿方式的,应当作出具有明确赔偿内容的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赔偿决定确定的赔偿数额确有错误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作出变更决定。
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驳回申请人行政赔偿请求:
(一)申请人主张的损害没有事实根据的;
(二)申请人主张的损害与违法行政行为没有因果关系的;
(三)申请人的损失已经通过行政补偿等其他途径获得充分救济的;
(四)被申请人自行纠正原违法行为的同时已经消除相应损害结果的;
(五)申请人请求行政赔偿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条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后,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同一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且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在受理后依照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复议决定的内容,直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第七十一条 符合行政复议法第七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委托相应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章 行政复议指导和监督
第七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支持和保障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定期听取汇报,将行政复议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统计分析,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行政复议工作报告,同时向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部门通报。
第七十三条 上级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按照职责权限,通过定期组织检查、抽查等方式,对下级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检查结果。
第七十四条 申请人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反映情况的,应当在不予受理决定、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送达后或者行政复议审理期限届满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
当事人认为行政复议中止原因已消除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中止行政复议的,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恢复审理。行政复议机关未恢复审理且未说明理由的,当事人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向上一级行政机关反映。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