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新修订的《反洗钱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落实《反洗钱法》有关要求,有效应对反洗钱国际评估,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fxqzqyj@pbc.gov.cn。邮件标题请注明“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0号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邮编:10080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3.将意见传真至:010-88091712.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日。

  附件1: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2:《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pdf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5年8月4日
<P>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STRONG>
<P>  第一章 总则
<P>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遏制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P>  第二条 在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
<P>  (一)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
<P>  (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P>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P>  (四)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理财公司;
<P>  (五)非银行支付机构;
<P>  (六)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
<P>  第三条 金融机构应当勤勉尽责,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识别并采取合理措施核实客户及其受益所有人身份,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尽职调查措施。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持续关注并评估客户整体状况及交易情况,了解客户的洗钱风险。涉及较高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必要时可以采取与风险相匹配的洗钱风险管理措施。
<P>  第四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安全、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确保足以重现每笔交易,以提供客户尽职调查、监测分析交易、调查可疑交易活动以及查处洗钱和恐怖融资案件所需的信息。
<P>  第五条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以及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金融机构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状况,建立健全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审计、评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
<P>  金融机构应当合理设计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以保证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有效执行。
<P>  第六条 金融机构应当在总部层面对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工作作出统一部署或者安排,制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信息共享制度和程序,以保证客户尽职调查、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P>  金融机构应当对其分支机构执行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的情况进行管理。
<P>  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其境外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在驻在国家或地区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要求,驻在国家或地区有更严格要求的,遵守其规定。如果本办法的要求比驻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更为严格,但驻在国家或地区法律禁止或者限制境外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实施本办法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应对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P>  第二章 客户尽职调查
<P>  第一节 一般规定
<P>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金融机构应当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P>  (一)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服务,包括单笔或者明显关联的累计交易;
<P>  (二)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及其交易涉嫌洗钱或恐怖融资;
<P>  (三)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完整性存在疑问。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