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公开征求《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3)

  第二十五条【部门共享】信用平台网站与认定单位、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建立信用修复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十六条【第三方机构的信息一致性】 从“信用中国”网站获取失信信息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信息更新机制,确保与“信用中国”网站保持一致。信息不一致的,以“信用中国”网站信息为准。

  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应当对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信息更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及时更新修复信息的机构,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向其共享信息。

  第五章 信用修复的监督管理与诚信教育

  第二十七条【诚实守信】信用主体申请信用修复应当秉持诚实守信原则,如有提供虚假材料、信用承诺严重不实或被行政机关认定为故意不履行承诺等行为,由受理申请的单位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关信用记录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三年并不得提前终止公示,三年内不得申请信用修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免费服务】各地方各部门开展信用修复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申请修复的信用主体收取费用。有不按规定办理信用修复、直接或变相向信用主体收取费用的行为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二十九条【督促指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信用修复工作的督促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改正。

  第三十条【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作用,及时阐释和解读信用修复政策。鼓励开展各类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8号)同步停止执行。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