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就《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典型案例》答记者问(2)

  三是强化一体履职作用。开展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检察官要注重发挥检察技术人员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检察技术人员在专业问题上的沟通协作,不断深化一体履职机制。如案例3孔某某故意杀人案,本案系零口供案件,检察机关四级联动履职,借助最高人民检察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技术专家等对电子数据、视听资料等技术性证据全面开展实质审查,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收集、固定和补强证据,通过对客观证据的专业分析论证还原案件现场,准确认定主观故意,孔某某因故意杀人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四:能否结合本批案例,具体谈一谈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对有效开展法律监督具有哪些重要作用?</STRONG>

  答:通过强化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有助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有助于依法准确适用法律、实现罪责刑相适应、避免冤假错案等。就法律监督而言,一是通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助推有效开展立案监督。如案例6张某甲涉嫌故意伤害案,该案无监控视频且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检察机关全面审查证据后发现案件疑点,经自行补充侦查夯实证据体系,同时围绕关键证据加强技术性证据审查,查明孙某某、张某乙二人合谋陷害张某甲,由孙某某使用金属扳手击打张某乙右手食指致伤事实。通过准确甄别造作伤,张某甲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张某乙、孙某某因涉嫌诬告陷害罪被立案侦查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通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强化检察内部监督。如案例5伍某某故意伤害案,该案系多人分阶段参与斗殴案件,实践中有的难以认定伤害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以及原因力大小等。检察机关针对原有的两份不同鉴定意见开展专门审查并依法委托重新鉴定,通过组织检察技术人员与有关专家召开专家分析论证会,分析成伤机制,厘清因果关系。通过准确划分各参与人员刑事责任,将其中3人由证据不足不起诉,分别纠正为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和依法提起公诉。三是通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助推有效开展审判监督。如案例4刘某甲故意伤害案,该案件被告人利用与被害人的亲密关系诱骗、胁迫其超剂量服用激素类药物致被害人重伤,重伤结果系由药物副作用长期累积形成,成伤机制较为复杂,危害后果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检察机关注重全面收集证据,加强药物损伤结果专门审查,跟进补充鉴定,通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及有效开展审判监督,二审抗诉后法院将刘某甲由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改判为有期徒刑九年,实现罪责刑相适应。

  问题五:技术性证据涉及多学科交叉、专业性强,那么司法办案中,怎样通过检察官和检察技术人员的协同履职确保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的实效?</STRONG>

  答: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往往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专业壁垒。检察官在对技术性证据实质性审查的过程中,要善于向检察技术人员充分“借力”,注重强化检察官与检察技术人员的一体履职机制。一是检察官要依法全面细致审查证据,避免过度依赖鉴定意见甚至唯鉴定论。经审查认为技术性证据存在疑点的,可以按照规定委托检察技术人员开展专门审查,为查明案件事实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注重充分发挥检察技术人员专业优势,着力推动案件专门性问题的高质效解决。立足办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技术性证据的矛盾点和争议焦点发力,以专门审查促进实质审查,全面提升法律监督效能。三是细化配合机制。检察业务和检察技术的协作配合不仅贯穿于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二审、申诉等不同诉讼环节中,也体现在检察官联席会议、案件会商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部门优势、专业优势等,进一步细化工作衔接、协作配合机制。四是不断提升基层检察官和检察技术人员证据审查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伤害类案件多集中在基层,基层需要把好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的第一道关,检察官和检察技术人员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协同提升此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注重矛盾化解,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