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
(二)部门和地方责任不断压实压紧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各地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对监管事权作出规定。二是健全管理体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食安委)成员单位由最初的14个扩充到24个,各地均比照成立相应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海关总署牵头成立进出口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三是细化监管职责。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将食品贮存、运输、寄递、配送以及网络食品、餐饮服务等环节的责任主体纳入监管范围,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促进食品安全全链条、各环节监管的有机衔接。四是夯实属地责任。国务院食安委印发有关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确保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同时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力、可能存在区域性风险等情形的地方,及时提醒督促、约谈整改、挂牌督办,确保属地管理责任有效落实。黑龙江全力保障亚冬会食品安全,圆满完成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目标任务。
(三)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一是完善主体责任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配套发布95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相关企业、机构据此建立健全自身的风险管控清单,显著提高了风险防控水平。二是督促责任落实到人。推动全国309.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115万名食品安全总监、949万名食品安全员,“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成为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措施。建立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党政领导干部督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工作机制,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三是数字技术赋能责任落实。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搭建食品追溯系统,实现供应链信息化,完善食品供应链中原料、加工、流通、仓储等信息的追溯,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控制能力,更好履行主体责任。河南试点运用“食安食堂”“溯本通”“云票通”三大食用农产品信息化管理工具,推动食用农产品智慧化监管。
(四)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加强
一是重视制度建设。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逐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全面压实责任。进一步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和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向全国近25万名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部署专项整治重点任务。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强化食材采购、配送、查验、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管理。江西规范校园及周边商超管理,推进以县区为单位的供校食材集采统购。三是开展专项行动。教育部、财政部等先后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校园配餐专项整治等多项行动,持续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农业农村部建立直供学校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有效保障直供学校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四是加强日常监督。全国93.1%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参与重大事项监督。全国16万余名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导。畅通师生食品安全问题反映渠道,建立问题办理机制。截至2024年底,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提高至98.5%。
(五)食品安全执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相关部门持续开展肉类产品专项整治、“特供酒”清源打链、食用添加剂滥用综合治理等执法行动,依法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共查办食品违法案件252.1万件,给予从业限制28万余人,罚没金额162.49亿元。2021年以来,公安机关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5万名;海关稽核查发现进出口食品类案件1031起,涉及货值92.88亿元。二是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公安系统建成检验鉴定实验室750余个,解决基层一线公安机关在线索发现、风险排查方面的技术难题,为重大案件侦查调查提供专业支撑,成功破获一批跨区域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三是完善行刑衔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协同推动修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统一证据规格和法律适用。多部门落实食品安全法关于行刑衔接的规定,联合制定行刑衔接工作办法,破解检验鉴定、涉案物品处置等难题。
(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稳步发展
一是持续开展宣传教育。连续13年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利用国务院食安委办公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常态化发布视频和信息2100余条。聚焦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结合普法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食品安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营造浓厚社会共治氛围。二是不断加强社会监督。有效运用全国统一的12315投诉举报平台,近5年累计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920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亿元。加快建设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推动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上线全国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线索举报平台,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上海建立投诉举报智能分析系统,外卖骑手可以通过APP反馈虚假门店等食品安全问题;甘肃聘任社会监督员3455人,发布餐饮服务“红黑榜”701期。三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相关部门健全与主流媒体的协作机制,要求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看待食品安全,依法打击造谣传谣、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共同营造食品安全清朗空间。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