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司法部发布“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典型案例(2)

  案例三</STRONG>

  山东省某法律援助中心对老年人李某房屋租赁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STRONG>

  七十多岁的李某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常年患病、医疗负担沉重。为缓解经济压力,他将名下房屋口头出租给于某个人居住,然而于某在租住期间始终未支付租金,李某多次催讨,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推脱,催收无果。

  李某通过微信与于某对账,于某书面确认共拖欠租金12400元,并表示暂时在外地,想继续租用,待返回后一并结清。此后,于某失联,既不支付租金,也未腾退房屋,李某多次催告均无回应。租金无法收回,医疗费用又迫在眉睫,李某焦虑不已。

  在家人陪同下,李某来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见李某为老年人,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认为李某属于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当即选派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此案。

  承办律师接受指派后,第一时间与李某及其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案情,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房屋租赁的法律规定,梳理微信对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并连夜撰写起诉状,向法院提交立案材料。

  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律师积极争取调解,多次联系于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释法:租赁期六个月以上应签订书面合同,未签订且无法确定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拖欠租金,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经承办律师反复沟通,于某最终履行义务,通过微信将租金全额支付给李某,并委托朋友协助完成房屋腾退交接。李某随后向法院申请撤诉,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本案是一起维护老年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法律援助中心为受援人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支持。承办律师充分考虑老年残疾人身体虚弱、不便长期诉讼的实际情况,摒弃“为诉而诉”的思路,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多次与承租人耐心协商,精准释法说理,最终通过非诉讼调解方式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实现纠纷快速化解,既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法律援助“惠民生、暖民心”的价值追求。

  案例四</STRONG>

  江苏省某公证处为老年人王某提供监护、遗嘱等综合性家事公证服务案</STRONG>

  年逾70岁的王某,早年丧偶,育有一子郑某,年近50岁。郑某因心智障碍,生活无法自理,长期依赖母亲王某照料。王某虽然经济条件尚可,但随着年纪增长,体力和精力日渐衰退,照顾儿子逐渐力不从心。王某担心日后儿子郑某无人照料,遂寻求律师马某提供法律服务。王某的核心诉求是确保自己失能及身故后,儿子郑某能得到持续稳定、有尊严的照护,其以全部财产保障郑某生活,郑某去世后,剩余财产用于回馈社会。

  马律师了解情况后,认为由其和公证处携手提供法律服务更为合适。马律师和公证员承接王某的案件后,实地走访了其所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表示只愿管人不愿管钱。公证员提出可监管王某财产账户,打消了社区居委会的顾虑。最终,马律师和公证员经过严谨专业论证、多轮分工磋商,为王某量身定制了4 份公证法律文件组合:一是意定监护协议公证,明确约定在王某失能时,由社区居委会立即担任其监护人,负责医疗、养老等重大决策。二是委托监护协议公证,明确在王某失能时,由社区居委会正式担任郑某的唯一监护人,履行至王某去世前的全部监护职责。三是遗嘱公证,明确在王某去世后,社区居委会正式担任郑某的唯一监护人;指定其全部财产首先用于保障郑某的生活、医疗、护理等一切费用;明确在郑某去世后,所有剩余财产捐赠给社区居委会,专项用于该社区困难家庭的扶助资金。四是生前预嘱公证,提前就王某失智失能时的医疗手段、措施进行选择,并授权监护人据此签署医疗文件。同时,在上述法律文件中明确,当监护条款被触发时,社区居委会作为监护人应将王某的钱款交存于公证处保管,公证处作为第三方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难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一些子女系心智障碍者的家庭中,传统子女监护老年父母的家庭模式失灵,使得老年人养老及子女看护问题成为难题,同时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本案公证员和律师通过设计包括意定监护、委托监护、遗嘱、预嘱、提存、监管在内的综合性家事公证方案,从法律层面解除社区居委会的后顾之忧,助力社区居委会介入居民养老、监护事务,让复杂的养老看护难题得以在基层社区内部迎刃而解,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是公证、律师参与基层治理“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为公证行业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有益借鉴。

  案例五</STRONG>

  广东省某公证处为老年人周某办理委托公证提供上门服务案</STRONG>

  83岁的周某因独生子小周长年在外地工作,长居养老院,日常起居依靠护工照料。周某名下有一套房产,希望将其出售变现以改善养老生活条件并存作预备医疗费用。由于行动不便,周某无法亲自办理相关手续,决定委托独生子小周代为处理。小周遂向公证处求助。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