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全文
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答记者问(2)

  第五个误区,认为网络销售、跨省运输野生鸟类更隐蔽,难被查处。随着网络和物流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拍卖、跨省空运、公路运输等方式销售野生鸟类,认为这种方式更隐蔽,不易被发现。但从案例三张某等人网络销售棕头鸦雀、案例五冯某海等人跨省运输蒙古百灵、画眉等均被查处可以看出,公安机关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情报导侦优势,紧盯跨区域职业化犯罪团伙和鸟类迁飞时段,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破坏鸟类资源犯罪行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以为通过网络销售、跨省运输等方式和渠道就可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人,一定要放弃幻想,切勿心存侥幸。

  问:国家林草局作为鸟类保护主管部门,在加强鸟类保护方面具体有哪些举措,并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鸟类保护,近年来采取了强化保护系列措施。一是扩大鸟类保护范围。先后于2021年、2023年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达到394种,“三有”鸟类达到1028种,受保护鸟类种数扩大近50%。二是持续推进鸟类保护监测网络建设。印发《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2021—2035年)》,明确了1140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推进候鸟种群调查监测、环志、栖息地保护恢复、能力建设等主要任务。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筛选出821处关键栖息地,全面开展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2024年、2025年监测鸟类数量连创历史新高。三是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连续5年联合多部门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线上线下专项执法行动,今年9月联合17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三年的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强化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四是每年迁飞季开展护鸟专项行动,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力量参与护飞行动,加大巡护看守、捕鸟网清理、执法监管、公众参与等力度,确保鸟类迁飞安全。五是加强鸟类致害防控工作。2024年印发《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指导各地依法落实鸟类致害防控措施,引导推广使用防鸟网等对鸟类无伤害的防护措施,对鸟类造成作物等财产损失及时予以补偿或保险赔偿。六是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制作发布宣传册、短视频等丰富形式,加大鸟类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宣传力度。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