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落实2010-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任务,我部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
一、培养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从事医疗工作、尚未达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要求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培训时间:不少于 12个月。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实践培训不少于1个月,全部培训内容在1-2年内完成。
培训方式: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集中、分段或远程式理论培训、科室轮转、基层实践等形式。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 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具体培训细则如下:
(一)全科医学及其相关理论。
掌握:
1. 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临床预防的概念、原则与方法;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 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其健康维护的概念、原则与基本方法;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二)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
熟悉:社区常见医疗纠纷及其预防、处理。
(三)社区康复。
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
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中医药传统康复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四)社区心理卫生。
掌握:常见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临床特征、处理及防控原则。
熟悉:基层常见心理和精神卫生问题筛检量表的使用。
(五)预防医学。
1. 现场流行病学与实用卫生统计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
了解:卫生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健康教育。
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病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健康行为干预的基本技术;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社区常见慢性病的膳食指导原则;社区居民营养监测方法。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内容、识别与处理原则。
(六)卫生信息管理。
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利用与管理规范。
熟悉:计算机检索相关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七)其他。
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区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适当安排其他理论学习内容。
第二部分 临床培训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际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部分可分为临床基础培训(不少于40学时,或1周)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轮转科室及时间为:内科4个月(必修);急诊急救3个月(必修);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精神科等共3个月(选修)。学员应当根据原有专科基础和以往接受培训的情况,选择其中至少4个科室进行轮转,所选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周。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