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的通知 (13)
1-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不详
合计
最小年龄: 岁 最大年龄: 岁 平均年龄(中位值): 岁
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分析表(可选)
食品/暴露因素 暴露组 未暴露组 罹患率之比RR 95%CI
发病 未发病 罹患率(%) 发病 未发病 罹患率(%)
食品1
食品2
食品3
食品4
……
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表(可选)
食品/暴露因素 病例 对照 暴露率之比OR 95%CI
暴露 非暴露 暴露率(%) 暴露 非暴露 暴露率(%)
食品1
食品2
食品3
食品4
……
三、事故原因信息
致病因子(选择类别后注明确切的致病因子名称 性质:细菌□ 病毒□ 寄生虫□
有毒动物□(如河豚、高组胺含量鱼类、含贝类毒素贝类等)
有毒植物□(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
化学物□(杀虫剂、重金属、亚硝酸盐等)
原因不明□ 名称:
原因食品(选择类别后注明确切的食品名称) 动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 其他食品□
原因食品不明□
确认方式:
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均支持□
流行病学调查确认□ 实验室检验确认□ 名称:
影响致病因子污染食品并在其中残存(增殖)的因素 原料污染、变质□ 误用有毒品种□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加工过程污染□ 工用具不洁污染□
生熟交叉污染□ 烹调加热不充分□
熟食储存不当□ 重新加热不充分□
食用方法不当□ 其他原因□ 备注(可作详细说明):
报告单位:(公章) 报 告 人: 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附表3-9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纲
一、背景
调查任务来源(何时接报或接到上级行政部门调查指示)、事故简单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基本经过等)、参与事故调查的机构与人员、调查目的简述。
二、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地的基本情况,如气候、风俗习惯、人口数、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学校/工厂/企业规模、住宿非住宿、食品企业的日常活动和操作等。
三、调查过程
(一)目的:开展调查时需要达到的目标,目的描述要简明扼要、有逻辑性;
(二)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的内容(调查人群描述、病例定义、如何开展病例搜索、如何选择病例和对照、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等)与实验室检测的内容(样本采集与运送方法、采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四、调查结果
描述所有来自临床、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食品卫生学调查方面的结果(可以按照“方法”部分的顺序来描述结果,但不要在此部分解释或讨论数据)。
(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总发病数、罹患率、疾病临床信息(症状体征、住院转归、临床检验结果)、疾病潜伏期(最短、最长、平均)、病例三间分布特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发病前72小时或重点可疑餐次的饮食史、可疑食品进食时间与数量)、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等;
(二)食品卫生学调查: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剩余数量及流向;可疑食品的制作时间、配方、加工方法和加工环境卫生状况;成品(包括半成品)的保存、运输、销售条件;食品制作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状况;分析造成食品污染的环节。
(三)实验室检验结果:所采集的样本类型与数量、实验室检验项目与结果。
五、调查结论
概括事故调查中的主要发现和特点,作出结论的主要依据、理由。调查结论内容应当包括事故范围、发病人数、致病因子、污染食品及污染原因。不能作出调查结论的事项应当说明原因。
六、建议
提出防控建议,如发布食品消费预警,召回相关食品,对污染食品的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加工场所,改进加工工艺,维修或更换生产设备,调离受感染的从业人员,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等。
附录4 食品安全事故标本和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要求
1 常用采样物品(见附表4-1)
总共2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