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2)
《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 9711);
《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 21447);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 21448);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SY 6186);
《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SY/T 5737);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 0048);
《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安装区域一级、0区、1区和2区区域划分推荐作法》(SY/T 6671);
《埋地钢制管道直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17);
《埋地钢制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32);
《钢制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SY/T 0088);
《管道干线标记设置技术规定标准》(SY/T 6064);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SY/T 6793);
《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Y 6503);
《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 2012)。
1.4 其他设计依据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以及其他有关安全设施设计的文件,并标注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
2. 概述
2.1 项目概况
说明项目概况,包括但不限于:建设时间及地点、气象条件(见附表1)、输送介质、建设规模、输送工艺、管道设计压力、管径、管材、长度以及站场设置、防腐保温、阴极保护、大型穿(跨)越、难点地段、总投资等。从安全角度突出工程特点,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描述。
说明建设单位、运营管理单位的基本情况。
2.2 设计界面
说明工程与已建、在建或规划的油气田处理厂、LNG接收站、炼厂、城市输配气门站、储气库、储油库、燃气发电厂、其他油气管线等衔接工程的界面,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描述。
对于分期实施的项目,应说明项目总体情况;对于联络线工程,应说明上下游管道情况;对于改(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站场情况。
对于多个设计单位共同设计的项目,应说明各设计单位的分工情况。
3.工程设计及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分类说明工程初步设计内容,针对具体危险有害因素,说明采取的主要安全防护措施。
若工程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新设备,应根据类别分析其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可靠性,并提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或省部级以上鉴定、验收、评审结论等文件。
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分析其与在役站场管线动火连头以及与其他系统、相邻设施衔接的安全可靠性。
3.1 线路工程
3.1.1 线路走向
3.1.1.1 设计原则
说明线路走向选择所遵循的原则及主要关注因素。
3.1.1.2 沿线敏感区域
根据各专项评价(估)报告结论及现场调研踏勘成果,说明管道沿线附近可能有相互影响的主要敏感区域情况,包括城镇规划区、人口密集区、军事区、海(河)港码头、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采空区、压矿区等。
3.1.1.3 沿线不良地质分布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结论,说明管道沿线不良地质分布情况。
3.1.1.4 与已有设施的相对关系
说明管道与公路、铁路、水利设施、高压电力线、通信光缆、其他油气管线等已有设施的并行或交叉情况。
3.1.1.5 线路选定
根据管道沿线敏感区域、不良地质分布情况以及与已有设施的相对关系,说明管道路由的选定依据。对于无法绕避的城镇规划区等敏感区域,应说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线路总体走向情况,主要包括线路(干线、支线)的起点(首站)、中间站、终点(末站)的地理位置及线路长度。给出线路走向示意图,列表说明沿线行政区划分情况(见附表2)。
3.1.2 钢管选用
说明管道的输送介质、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和管径情况。
列表说明管道沿线地区等级的分类情况(见附表3),说明天然气管道的设计系数选用情况。对于人口密集区等特殊区域,应说明设计系数选用方面的特殊考虑。
根据工程特点,说明管道材质、壁厚、等级、制管方式、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等参数的选用依据。
3.1.3 管道敷设方案及特殊地段采取的措施
说明一般地段管道的敷设方式、管道埋深、管沟开挖、管沟回填和地貌恢复等要求。
针对管道特点和经过的特殊地段,说明所采取的特殊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说明管道经过城镇规划区、人口密集区、军事区、海(河)港码头区的情况,说明在设计系数、管道壁厚、管型选择、管道埋深、无损检测、地面标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