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2)
第三节 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 27
第四章 三方协商机制 27
第一节 三方协商机制的产生与发展 27
第二节 三方协商机制的机构、功能与运行 27
第三节 三方协商机制在中国 27
第五章 劳动保障监察 28
第一节 概述 28
第二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和客体 28
第三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和管辖 28
第四节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28
第五节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区别与联系 29
Ⅲ 特殊(非标准)劳动关系篇 29
第一章 劳务派遣 29
第一节 劳务派遣 29
第二节 劳务派遣的法律规范 29
第二章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及法律规范 30
第一节 非全日制用工 30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范 30
Ⅳ 社会保险篇 31
第一章 社会保险基础知识 31
第一节 概述 31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要素 31
第三节 社会保险争议 32
第二章 主要社会保险 32
第一节 养老保险 32
第二节 失业保险 33
第三节 工伤保险 33
第四节 医疗保险 33
第五节 生育保险 33
第六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管理 34
第四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相关法律、法规 34
第一章 民法相关知识 34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34
第二节 民事合同 35
第三节 诉讼时效与期限 35
第四节 违约责任 35
第五节 缔约过失责任 35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 35
第一节 民事诉讼 36
第二节 诉 36
第三节 管辖 36
第四节 当事人 36
第五节 民事证据 37
第六节 期间、送达 37
第七节 法院调解 37
第八节 法院判决 37
第九节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37
第十节 执行程序 38
第三章 仲裁法 38
第一节 仲裁概述 38
第二节 仲裁法概述 38
第五部 仲裁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39
第一章 仲裁员职业道德 39
第一节 仲裁员的职业要求 39
第二节 仲裁员的职业道德 39
第二章 仲裁员行为规范 39
第一节 仲裁员行为规范的特点 40
第二节 仲裁员行为规范 40
第三节 仲裁员的语言规范 40
附录:法律法规政策目录 41
第一部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础理论
第一章 劳动法律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与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劳动法律的构成、基本结构、劳动法律在保护劳动者方面的作用。
掌握:劳动法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协调体系。
培训内容:
劳动法概述
概念、基本原则和体系
调整对象
主体
第二节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集体劳动关系与个别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协调体系
特殊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
劳动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
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
第二章 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争议及争议处理制度的概念。
理解:争议原因、类型及特征。
掌握:争议处理制度特点、作用、方式;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依据。
培训内容:
第一节 争议的概念、特征、性质和分类
概念和特征
性质和分类
第二节 争议处理制度、方式和机构
处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处理方式
处理机构
第三节 争议处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作用
第四节 争议处理基本原则
合法原则
公正原则
及时原则
着重调解原则
第五节 争议处理的一般依据和特有依据
一般依据
特有依据
第三章 争议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基本要求:
了解:争议的基本处理方式。
理解:争议处理基本方式的特点。
掌握:协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几种争议处理程序和方法。
培训内容:
第一节 协商和解
协商和解的概念、特征
协商和解的范围、基本程序、方式
和解协议
协商和解的效力
协商和解与调解、仲裁的关系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