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印发《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通知 (7)
汉语教学应围绕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交际性,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汉语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
3.重视汉语教学研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应重视汉语教学研究,在掌握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语言习得的研究,探索学生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应在教科书理解、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评价等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结合民族语言的特点,掌握汉语教学规律,丰富教学技巧,避免照搬语文教学的模式。
教师应注意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语言能力和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反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应简明有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揠苗助长。
教师教学应以培养汉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强调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活动;适量教授语法规则,尽量将语法点置于有实际意义的、接近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了解汉语的结构规律,培养他们的语言生成能力;注重语言中的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交际方式,以便学生更好地应用汉语进行交际。
教师应注意汉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语法和汉语运用规律的理解与把握,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应考虑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受到民族语言文字的影响,教学中可将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适当进行对照。第一、第二学段可适当利用民族语言作为课堂辅助用语,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把握汉语的运用规律。
4. 积极主动创设汉语学习环境
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设汉语环境,要开放课堂,联系生活,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汉语的意识和信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接触汉语、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语言训练、丰富多彩的课外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汉语、运用汉语。
在课堂上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互相沟通、帮助,口语交际训练应注重这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听汉语说汉语。
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交际机会,积极、勇敢地用汉语进行交际,形成运用汉语的氛围。可以通过课前小演讲、校园小广播、汉语角和汉语主题班会等方式,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创设学生听说汉语的环境。可以结合“应用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采访、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进行语言实践,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应用汉语。
5.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汉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祖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这些应与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汉语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融为一体,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教师应根据汉语课程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并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二)具体建议
1.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教学都应努力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出发。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实物、图画、动画等直观的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讲解语言知识,创设必要的语境,开展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
(1)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能够正确拼读、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要有趣味性,与说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语音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辨别汉语与民族语言不同的语音特点,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在交际性学习活动中感知、模仿,使学生逐渐掌握比较正确的语音、语调。
(2)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识字教学应体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识字包括“认识”和“掌握”两种不同的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默写不考试。掌握的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它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要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和查工具书的习惯。低学段应多认少写。
写字教学应重视对汉字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要注意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用毛笔写汉字,了解计算机的汉字输入。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