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3)
六、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传播
17.强化工作保障。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机制,明确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作为干部考核考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的重要指标。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独立形成符合自身特色、文化传统和师生情况的培育理念、工作思路和践行机制,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工作纲要、计划和举措。根据职责任务,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
18.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理论研究优势,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等课题和项目中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专项,重点支持相关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著作出版,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19.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等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建设好使用好网络平台,加强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网、未来网、“易班”网、校园和各级共青团组织公共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向师生定期推送电子报刊、校园信息,宣传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产生可敬、可亲、可学的示范效应。发挥新媒体互动交流功能,发挥专家学者、辅导员、共青团网络宣传员队伍作用,增强设置议题和主动发声能力,引领师生思潮,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化传播。
20.积极推动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重视和加强对工作全局性、前瞻性、规律性问题的研究,增强工作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推动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等方式,研究、总结、推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形成各地各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中共教育部党组 共青团中央
2014年10月17日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