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2)
(八)完善育种评价机制。依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完善新品种和配套系审定制度,探索开展新品系审定。建立健全种畜禽性能测定体系,坚持场内测定和集中测定相结合,加强第三方测定机构条件能力建设,提高集中测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提升遗传评估中心育种数据分析能力,定期向社会发布遗传评估成绩,推介优良种畜,引导广大养殖场户选良种、用良种。通过种畜拍卖等多种形式,加快建立畜禽良种优质优价机制,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九)加快优良种畜推广。结合各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明确优势区域主推品种,健全畜禽良种推广体系。支持建设国家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引导种业企业与规模养殖场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支持种公畜站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优质种群规模,确保采精种公畜全部具备性能测定成绩。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完善冷链运输体系,提高人工授精服务站点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十)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继续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努力确保列入保护名录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组织实施畜禽地方品种登记,建立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开展藏区等区域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实现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全覆盖。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种质特性评估与分析,挖掘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论和方法,制定国家级、省级保种场个性化保种方案,评估保种效果,提升保种效率。
(十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畜禽种业纳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支持范围,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畜禽企业,整合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培育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鼓励种业企业建设现代化育种科研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高标准实验室、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繁基地。以优势品种为基础,以优势种畜禽企业为载体,通过繁育推广、市场推介、产业开发、媒体宣传等形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
(十二)加强种畜禽疫病净化。以核心育种场为重点,加强种用动物健康管理,推动主要动物疫病净化,从生产源头提高畜禽生产健康安全水平。坚持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参与、多方技术支撑,采取从场入手、分步实施、示范带动、合力推动等方式,开展种畜禽疫病净化。将疫病净化与核心育种场建设、标准化示范创建等相结合,在政策、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开展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试点、示范,推动种畜禽场主动开展疫病净化,保障种畜禽质量。
四、保障措施
(十三)加大政策扶持。现代畜禽种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公益性。各地要抓紧编制现代畜禽种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将畜禽种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良种补贴、种质资源保护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等育种基础工作的支持力度。围绕种畜禽企业用地、金融保险等需求,加强政策创设,完善现代畜禽种业发展政策体系。
(十四)强化科技支撑。充分整合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和种畜禽企业等资源,形成科技支撑合力。以新品种培育、遗传物质保存、特色资源开发等为重点,开展联合攻关,研发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健全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制定完善育种方案,开展经常性技术服务。开展性能测定、疫病净化等技术培训,提高种畜禽企业良种繁育技术水平。
(十五)依法加强管理。加强种畜禽市场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种畜禽进出口管理,科学评价引进种畜禽的生产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引种。提高种畜禽场准入门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软硬件水平。继续实施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项目,加大抽检力度,督促企业提高种畜禽质量,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农业部
2016年6月22日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