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的通知(6)
开放与运行
管理
(20%) 发展潜力 近中期目标;
未来前景
开放共享 仪器设备和资源开放共享;
技术研发合作交流情况
管理与支持 内部规章制度、运行管理机制、评价考核体系等;
依托高校、地方政府投入与支持举措;
技术委员会支撑作用;
科研氛围、学术风气
附件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总结报告》编制大纲
封面:工程中心名称、所属技术领域、建设时间、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中心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与邮编
一、摘要
二、评估期基本情况概述
三、评估期间工作业绩
1. 产业重大技术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供给、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及其水平,各研究方向标志性技术成果、水平和工程应用与效益。
2. 工程化典型案例实施进展,对产业技术进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影响与效益贡献。
3. 工程化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辐射、扩散情况及其对行业、区域发展影响力,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情况,对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与贡献。
4. 队伍建设及其水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带头人与团队水平对工程中心建设的贡献。
5. 对工程技术人才培训、人才培养及开放服务。
6. 对学科建设支撑作用。
四、硬件条件运行情况与质量
1.研究方向及其相应实验技术平台配置情况
2.中试与工程验证能力
3.配套设施及支撑条件
4.技术成果、文件资料归档情况
五、经费情况
1.经费收支情况
2.技术转让与服务收入情况
六、运行与管理机制
1.机构设置
2.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七、近中期任务、目标和未来规划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九、依托单位自评估意见
十、主管部门意见
十一、教育部意见
十二、有关附件
(科研项目名称、编号、来源、起止时间及其经费一览表;成果推广转化用户证明等。)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