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张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条例(3)
  第三十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一)越权查询社会信用信息;
  (二)窃取、篡改、虚构、隐匿、违规删除社会信用信息;
  (三)泄露未经授权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
  (四)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社会信用信息;
  (五)违反国家规定获取或者出售社会信用信息;
  (六)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 社会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以及管理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健全落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
  市发展改革部门定期进行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甘肃张掖)网站的网络安全等级备案和测评。
第四章 守信褒扬和失信惩戒

  第三十七条 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倡导、褒扬守信行为,依法惩戒、约束失信行为。
  市发展改革部门对市场主体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开展本行业、本领域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十八条 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对诚实守信信用主体可以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在实施行政许可中,给予优先办理、简化程序、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
  (二)在实施财政项目安排、资金补助、招商引资、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中,同等条件下列为优先选择对象;
  (三)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给予信用加分、提升信用等次;
  (四)在日常监管中,优化检查频次;
  (五)在信用门户网站或者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推介;
  (六)国家、省、市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三十九条 失信惩戒措施实行清单制管理,由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省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和市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构成。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可以编制市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对发生清单所列相关联失信行为的,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惩戒措施:
  (一)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提高抽查比例,增加检查频次,加强现场检查;
  (二)在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活动中,给予信用减分、降低信用等级;
  (三)申请政府补贴、政策支持事项中,给予相应限制;
  (四)对失信主体约谈;
  (五)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惩戒措施。
  第四十一条 信用主体的下列失信行为属于严重失信行为:
  (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
  (二)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
  (三)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信力的;
  (四)拒不履行国防义务,危害国防利益,破坏国防设施的;
  (五)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严重失信行为。
  严重失信行为的认定,应当按照国家制定并公布的严重失信行为认定办法确定的条件、程序和标准进行。
  第四十二条 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对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的信用主体应当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一)限制或者禁止进入相关行业;
  (二)限制相关任职资格;
  (三)限制享受财政性资金和项目支持政策;
  (四)限制参加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五)限制高消费;
  (六)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惩戒措施。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依据失信惩戒措施清单确定的惩戒措施,根据信用主体失信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遵循合法、关联、比例原则给予轻重适度的惩戒。
  禁止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外增设惩戒措施、扩大惩戒对象范围或者在法定惩戒标准上加重惩戒。
第五章 信用主体权益保障

  第四十四条 信用主体有权知晓自身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披露、使用情况,并享有查询自身社会信用信息的权利。
  第四十五条 信用主体已纠正其失信行为并在公示期届满后,可以向失信信息提供、发布单位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受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六条 信用主体认为社会信用信息在采集、归集、披露、使用等过程中存在错漏等情形的、侵犯信用主体商业秘密的或者侵犯个人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可以视情形向公共信用信息管理部门或者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单位提出异议申请。
  接受异议单位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的一个工作日内作出异议标注,在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更正的决定,并将异议处理结果告知异议申请人;做出不予更正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七条 个人信用信息一般不予公开,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信用主体受到表彰奖励、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守信信息应当依法或者经本人同意后公开。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