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3)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一条 本市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际情况,决定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区域。
第二十二条 本市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员制度。
县级市(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根据需要安排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志愿者、村民、居民等担任分类投放指导员,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村民、居民按照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培训,提高分类投放指导员的业务能力。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分类投放指导员工作规范。
安排分类投放指导员的,可以采用奖补等方式予以引导。
第四章 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第二十三条 本市的生活垃圾,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收集、运输和处置许可,签订经营协议。
第二十四条 对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禁止将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混合处置。
从事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应当确保安全,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对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
(一)对可回收物实行预约或者定期收集,运输至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或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
(二)对有害垃圾实行预约或者定期收集,运输至依法设置的贮存、暂存场所或者处置设施点;
(三)对厨余垃圾实行每日定时定点收集,使用专用车辆采用密闭方式运输至转运站或者处置设施点;
(四)对其他垃圾实行每日定时定点收集,运输至转运站或者处置设施点。
第二十六条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应当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备符合要求的收集、运输设备及作业人员;
(二)保持收集、运输设备功能完好、标识规范明显、外观整洁;
(三)按照规定的时间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密闭运输至符合规定的转运、处置场所;
(四)收集作业后应当将收集容器复位,及时清理收集、运输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保持场地环境整洁;
(五)收集、运输过程中避免或者减少噪声扰民和交通拥堵,不得沿途随意倾倒、堆放、抛撒、焚烧生活垃圾;
(六)不得将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混入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
(七)建立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车辆行驶信息等数据,并按照规定上传至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七条 县级市(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生活垃圾产生量以及作业噪声、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时间和路线。
第二十八条 生活垃圾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类处置:
(一)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处置;
(二)有害垃圾由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
(三)厨余垃圾采用产沼、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或者其他无害化方式处置;
(四)其他垃圾由符合规定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置单位处置。
第二十九条 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应当按照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处置,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配备处置设施以及管理、操作人员;
(二)保持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三)建立管理台账,记录每日接收、处置生活垃圾的来源、数量、类别,以及再生产品的品种、数量、去向等信息,并按照规定上传至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十条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发现管理责任人混合归集生活垃圾的,应当要求其重新归集,再按规定交付;对拒绝重新归集的,应当及时报告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管理责任人发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作业时不符合分类收集、运输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发现收集、运输单位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应当及时告知该收集、运输单位,要求其重新分拣;未重新分拣的,可以拒绝接收,并报告城市管理主管部门。
有关部门和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一条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单位在服务期内,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提前六个月书面向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应急预案。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单位应当制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应急预案,报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