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江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

(2010年1月2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0号公布 2012年1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99号第一次修正 2019年9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41号第二次修正 2023年12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64号修订)


第一条 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松材线虫病的预防、除治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松材线虫病防治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松材线虫病防治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并纳入林长制工作范围。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毗邻地区的联防联控,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和防治措施,并将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明确责任人员,履行松材线虫病防治相关职责。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引导村(居)民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治。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其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林业防治机构)负责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预警、检验检疫、防治督查、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等具体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行政、科技、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海关、气象、广播电视等部门和电力、通信、邮政、铁路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科技、林业主管等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相关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增强公众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公益宣传,对松材线虫病防治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松林资源分布和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制定松林更新改造计划。

林业经营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松林更新改造计划,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松林对松材线虫病的抵御能力。

禁止使用带有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绿化。

第十条 林业防治机构应当加强对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检疫,防止疫情传播。

经检疫发现染疫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林业经营者应当按照林业防治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除害处理。

第十一条 省内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调运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调出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调出地林业防治机构申请检疫。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经检疫合格并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可以调运。

调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松科植物及其制品到达之日起三日内,将植物检疫材料报调入地林业防治机构备案。从松材线虫病发生地区调入的,调入地林业防治机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对调运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应当即时进行除害处理,除害处理费用由调入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跨省级行政区域调运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电力、广播电视、通信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单位采购含有松木材料的物品时,应当要求供货商依法提供植物检疫证书。

电力、广播电视、通信以及其他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在林区修建电力、广播电视、通信等设施,涉及使用松木材料的,应当事先将施工时间、地点通报所在地林业防治机构。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回收或者销毁用毕的松木材料,不得随意弃置。

所在地林业防治机构应当对施工单位的松木材料回收和销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防治机构应当加强对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九连山、明月山、武夷山国家公园等重点预防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禁止将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调入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九连山、明月山、武夷山国家公园等重点预防区。

第十四条 森林植物检疫人员有权依法进入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和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生产、经营、存放等场所开展松材线虫病检疫检查、查阅复制有关资料、进行采样检验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森林植物检疫人员执行检疫任务时,应当穿着检疫制服,佩戴检疫标志并依法出示执法证件。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