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7)
因抢险救灾、控制扑灭疫源疫病需要,市、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可以对秦岭相关区域采取紧急封闭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八十一条 秦岭范围内的人员,应当爱护秦岭生态环境,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进入封闭区域;
(二)违反环境保护、旅游、安全管理规定;
(三)破坏环境保护、旅游、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
(四)非法野外使用明火;
(五)随意丢弃废弃物;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八十二条 提倡文明祭祀和以植树方式取代土葬坟头。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内禁止焚烧纸钱纸扎、燃放烟花爆竹。
第八十三条 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收集、研究公众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保护措施、利用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每五年不少于一次。
综合评估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
(二)重大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情况;
(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和保护状况;
(四)秦岭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情况;
(五)行政执法的开展情况;
(六)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七)其他应当综合评估的内容。
综合评估结果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
第八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依法追究损害秦岭生态环境单位和个人的赔偿责任。
造成秦岭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赔偿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秦岭生态环境的替代修复。
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第八十六条 对破坏、污染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检察机关、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和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鼓励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对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法律服务。
第八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均有制止或者向负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投诉、举报的权利;对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均有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的权利。
负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方式。接到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先行制止,移交有权处理部门依法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向投诉人、举报人反馈,向社会公开。
接到投诉、举报的机关或者部门,应当对投诉人、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投诉人、举报人。
第八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相关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从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成绩突出的;
(二)举报、制止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的;
(三)在扑救山火或者预防其他灾害工作中贡献突出的;
(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或者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取得显著成效的;
(五)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拆除,恢复原状,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第一项规定,非法勘查矿产资源的,由资源规划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可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和开山采石的,由资源规划部门责令停止开采,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根据违法情形依法可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停止违法行为,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至第五项,第二款第二项、第四项和第五项规定,实施相关禁止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拆除,恢复原状,并依法处以罚款。
第九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违法进行开发建设活动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对单位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破坏或者擅自移动保护标志、标牌、界桩和保护设施的,由相关区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九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留足生态基流,或者未设置生态基流口的,由水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