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潮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56号
潮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4月28日通过的《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7月3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潮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8月12日
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2024年4月28日潮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2024年7月31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生物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第三条 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优先、持续利用、科学管理、公众参与、惠益分享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或者行动计划,并公布实施。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危害。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牵头生物物种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和造林绿化工作;指导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管理;负责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
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牵头管理外来物种;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等工作。
市公安、水务、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市、县(区)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领域筹集保护资金。
鼓励、引导、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七条 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承担下列工作:
(一)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等工作;
(二)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监测等相关工作;
(三)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咨询与指导等工作;
(四)开展野生动植物的资源调查、繁育、栖息地恢复等服务工作,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基础数据库,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的鉴别、接收、救护、饲养、放生和移交等工作;
(五)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治,做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有关工作;
(六)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做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的服务工作;
(七)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市、县(区)生态环境、林业、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应当开通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诉举报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及时受理有关投诉、举报。
第九条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发挥民间公益性组织和慈善机构的作用,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提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采取绿色生产方式,防止和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根据生物多样性本底、威胁因素、保护状况,观测动态变化,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建立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定期发布信息。
第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资源调查的情况,综合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程度、珍稀濒危程度、地区代表性、科学研究价值等因素,对国家和省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进行细化,并向社会公布。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