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临沧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

(2024年10月25日临沧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24年11月28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三章 环境卫生治理

第四章 疾病与病媒生物防控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控制疾病,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临沧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涉及城乡清洁工作的,适用《临沧市城乡清洁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爱国卫生工作应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强化目标考核。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持续开展卫生城市巩固提升活动,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环境建设管理水平。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组织开展卫生县、卫生乡(镇)、卫生村(社区)、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和巩固提升活动。

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卫生创建和巩固提升活动。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爱国卫生工作的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宣传、贯彻、实施爱国卫生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制定爱国卫生工作政策和计划,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研究解决爱国卫生工作重大事项;

(三)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和通报;

(四)应当由其承担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爱国卫生工作,参与卫生创建和健康细胞建设,落实网格包保责任。

村(居)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指导下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卫生管理制度,组织本区域的单位和个人参加爱国卫生运动。

个人应当遵守公共卫生行为规范,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第八条 每年4月的全国爱国卫生月,应当集中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和宣传。每周五为全市卫生洁净日,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第二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推进健康细胞建设;

(二)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广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

(三)督促用人单位开展职工职业健康教育,组织职工定期体检和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组织开展吸烟危害科普和控制吸烟宣传教育,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区域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指导、培训、监测和评价。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意外伤害、病态成瘾行为、心理健康问题等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挥佤医药、傣医药等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中的独特作用。

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为所属区域内的村(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第十一条 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内容。

学校应当按照规定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加强师生健康心理辅导。按照规定开设体育和健康课程,开展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第十二条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开设健康教育专题专栏,开展健康知识公益宣传。

车站、商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应当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知识宣传。

第三章 环境卫生治理

第十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污水治理,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法规: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